论坛演讲丨刘光超:打造知识产权品牌化服务体系,为高质量强国建设助力

来源: 道可特律所  时间: 2023-04-25 02:10:14  作者: 道可特律所

前言:4月22日,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由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指导,由山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济南市律师协会、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主办,北京市道可特(济南)律师事务所承办的2023年“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论坛在山东济南圆满举办!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会长,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刘光超律师出席论坛并做题为《打造知识产权品牌化服务体系,为高质量强国建设助力》的主旨演讲。

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会长、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 刘光超
刘光超
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会长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本次论坛主办方之一——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对各位领导的莅临、各位嘉宾和同仁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作为一名律所的主任,以及对这个行业有所观察和思考的一名行业人士,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做一些汇报。包括:我们高质量强国建设的背景;我对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市场的观察和思考;道可特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实践和建设情况;关于知识产权品牌化服务体系的打造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 关于我们高质量强国建设的背景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进入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高质量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在国家提出要高质量发展建设以后,中央就通过各种文件和会议进行了系统地部署。国家在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里明确提出要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2021年9月国家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标志着我们国家由知识产权大国朝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纲要》是总体蓝图和行动指南。2023年的2月,国家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举措。

在国家系列的重大部署和安排中,我们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我们先看《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首先提出了提升知识产权的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强调加强知识产权技术基础能力的建设、发展知识产权的科技服务水平、支持企业品牌维权、跨行业跨区域监督、合作打击知识产权的侵权、加大对品牌和专利的金融扶持力度等。大家可以看到,该纲要文件提到一个是服务,一个是基础的建设,还有科技、维权、金融扶持,实际都涉及到了我们整个金融、整个知识产权领域,是对知识产权服务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系统化的需求和要求。

我们再来看《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它对我们又是怎样的一种安排和机遇?我认为会有三方面:

它会激励知产行业的发展,促进市场运行,包括知产行业法律服务的高质量创造和其价值的充分实现,以及运行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机制的打造。这里实际是一个市场运行的问题,有市场就会有交易,有交易就会有主体,而主体里面必然含有服务主体。

它是建设便民的知产服务体系的指引。我们将建立数据标准,进行资源整合并利用高效的信息服务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服务体系的建设。便民是方便消费者,方便使用者,方便广大的知识产权用户。

它将建设和促进知产发展的人文环境,包括构建知产文化的传播矩阵、营造知产的人才和发展环境。这里涉及到如何推动我们的知产发展,一方面是文化传播矩阵,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人才发展环境。

所以从以上三个维度看《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得出结论即一个是市场,一个是服务,一个是环境。作为法律服务工作者,我们律师在其中必然是市场运行的主体之一,是服务体系的建设之一,当然也是人文环境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建设者、受益者。

在未来的10到3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按照有关专家的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我国的GDP最早在2026年,最晚2035年即有可能超过美国,或者说在2035年之前一定会超过美国,也就是说我们从现在起仍还有十几年的较快发展。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仍然在继续,我们在未来的30年将迎来这样重要的历史机遇,而知识产权将是重中之重。比如说,涉及到企业的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升级,这些是国家需要、市场需要、企业需要等等,这里蕴含的就是知识产权的服务市场。

那么,从产业和行业的角度,有哪些行业更需要或者对于知识产权有特别突出的服务需求呢?按照我的观察,第一个是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第二是通讯与半导体、医药与生命科学,第三个是新能源。互联网与数字经济代表着我们的科技创新,代表着时代的革命。通讯与半导体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所有的所能够感觉到、感知到、接触到的工作、生活、交易、交流的方式。医药与生命科学则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新能源是全行业、全社会、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能源替换和能源升级的问题。这四个领域将是今后涉及知识产权最大、最集中、最重要的领域,这些重要的产业最需要我们知识产权的支持。

❒ 关于我对知产法律服务市场的观察和思考

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布局图,发展最快的应该是长三角,加上京津冀、粤港澳、川渝,这些是现在我们国家比较发达的四个地方。从地区经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发展的水平跟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知产法律服务越发达。市场占有率越高,知识产权的律师事务所、代理机构及咨询机构服务企业的数量也越多。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发布的统计,目前全国有大约8.4万家机构在从事知识产权相关的服务。8.4万家什么概念?我可以跟大家讲,这个数量是大于全国律所的数量的,目前全国拥有律所大概五万多家。而按照统计,全国从事知产相关服务的人数总量也是大于我们全国律师的总数量,全国现在律师数量是60多万,我估计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从业人数加起来可能在100万以上,而且仍在增长。而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发布数据,针对2021年知产收入(法律服务、代理服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的调查,知产法律服务在各方面提升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我们在知产法律服务市场具有持续的增长性,而且潜力巨大。

我们再从另外的角度看一下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对我们法律服务市场的冲击。首先是基础,现在整个市场主体的维权意识在加强,通过不断的制度建设也已经让我们国家具备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这是我们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律师的专业度和综合性律所的优势所在。其次是升级,主要是产业升级,包括我们品牌和技术的价值、市场对高层次、高质量法律服务的需求以及推动知识产权律所的专业化、体系化和国际化升级。伴随着产业升级和服务需求的升级,我们才有服务体系的升级。当然,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大家知道ChatGPT、AI、区块链、数字藏品等新生事物的出现,对我们知识产权的法律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开启了新的领域。

❒ 关于道可特律所在知识产权业务的一些情况和做法

上面是我的观察和分析,那么面对市场的机遇和挑战,需求和服务的增长,我们该怎么办?下面我简单介绍下道可特律所的知识产权业务的一些情况和做法。

道可特在服务体系上分为五大板块,搭建了“全覆盖、矩阵式”的知产法律服务体系。我们的知产服务领域不仅涵盖了著作权、商标、专利申请及非诉和诉讼等基础的业务,还包括特许经营,商业秘密、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的金融与管理,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等。我们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体系。

如果我们把知识产权作为核心,叫“知识产权+”,我们“+”什么?这也是我们从几个维度来思考的服务体系。包括知产产权+技术和数据。我们代理的一些案件有的入选了国家知识产权的十大案例,每年类似入选的优秀案例会有几十个。包括“知识产权+金融”,比如我们平安集团这样的保险集团的代理的某个商标无效的案件,就是跟金融的结合。“知识产权+文娱”。比如大家看过的《三生三世》这个片子,是我们2020年最高院五十件的典型案例,里面也涉及到侵权,这就是知识产权跟文娱的问题。在道可特,类似的知产案例还很多,实际上知产加行业,是我们一种立体的、错综复杂的、交叉式的知识产权服务理念。

我们认为,对于一个律所来说,队伍打造很重要。这些年我们跟一些优秀的知识产权的所进行了合并,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先后与达晓、大器、知元等进行了合并,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知产团队拥有22名合伙人,超过60名的专业人员,他们均有丰富的从业经历和复合的学术背景。当然,任何一个律所要想从事知识产权业务,必须要有商标代理资质和专利代理资质,道可特是双资质的律所。

从知识产权业务来讲,它有很大的地域性,有很大的全国布局的需要,现在我们有十家国内办公室,国外有四家,现在在建的还有八家。我们的分所建设和布局能让我们的知产服务辐射到国内外。

这些年我们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媒体的关注和肯定,登上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媒体榜单,并且在排名上处于靠前的位置。不管是商标、著作权还是专利,还是竞争和反垄断,我们都称得上优秀。我们打造了道可特知产的全明星阵容,今天到会的林蔚律师和白小莉律师以及主持会议的王伟律师,都是道可特知识产权团队里优秀合伙人的代表。在我们知产团队,有人受聘于欧洲专利局,有人曾经是资深法官,有人曾被评为优秀律师或被评为客户首选,或被授予“顶级律师”称号,还有一些十大案例的获得者及典型案例的获得者。我们的合伙人大约有40%到45%来自于北大和清华,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人大和中国政法以及其他的五院四系,22个合伙人带着60个人,组成了将近80人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队伍。

❒ 我们打造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体系的举措和设想

接下来,谈一下我们打造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体系的举措和设想,以及一个品牌化的服务体系应该怎么去打造。

我们认为,一个没有全面的知识产权服务能力的律师事务所就不是一家综合型的律所。对于一个律所来说,我认为有任督二脉,就是金融和产权,一个是自己的血液,一个是自己的灵魂。建设知识产权体系一定是一个律所的应有之义,当然知识产权服务不仅仅是专利商标、著作权的叠加,更重要的是团队专业化、服务体系化、能力国际化,为什么说是品牌化的服务体系打造,因为它一定是一个结构性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要跟投资、金融、科技、并购、政府法律服务和合规相结合。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不可能独立存在,它只能在某个环节出现,在某个生产和交易中出现,所以它一定会涉及金融,涉及到并购,涉及到合规。

怎么打造品牌化的服务体系?首先明确要做顶级品牌的概念,就是要重视知识产权律师的影响力,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其次,要以律师的品牌吸引客户品牌,打造高质量的服务团队。另外,产品一定要创新。目前中国不缺知识产权的基础服务,缺的是高端的知识产权服务、涉外的知识产权服务、重大案件的知识产权服务、交叉融合的跨界的知识产权服务,所以一定要进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产品的研发,要紧跟产业升级。当然,我们还要引入技术支持,探索海外知产服务的领域,保持灵敏度,发掘有潜力的市场。一方面研发产品,另一方面要发掘潜力市场。这是我们认为在建设品牌化的体系服务过程中最重要的三点,简单说就是品牌、服务和市场的挖掘能力

最后,从四个方面再归纳一下我今天的观点。一个是要提升专业,提升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二是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知产法律服务的建设,推动我们的经济发展。三是重点关注互联网与数字经济、通讯与半导体、医药与生命科学和新能源这四大领域。四是要有社会责任,关注知产服务体系与治理,助力我们质量强国的建设,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中贡献我们的力量。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可能感兴趣

专业团队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检索
专业解读
更多
  • 研究丨董事专题15:董事以生产专题会代替董事会进行决策造成损失的,是否需赔偿公司?2024-05-11
    很多公司为了提高效率、精简流程或扁平化管理等,会通过公司章程等将部分权力下放,但缺少监督机制,有了“集中”但少了“民主”,公司变“一言堂”。究其原因,主要是董事、高管等传统地认为,公司的运营事项只要董事长等“一把手”同意即可,其他人不可能有意见,也不敢提异议,有意见也不重要,尤其是大股东控制董事会及管理层的情况,用生产经营会等替代董事会决策,忽视公司章程对决策的规定,甚至以此谋取私利。鉴于此,董事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是否等于违反勤勉义务?董事以生产专题会代替董事会的决策是否均无效?董事从来没见过公司章程是否可以减轻责任?本文将结合新、旧《公司法》规定及一则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12月15日作出的(2020)闽民申4755号案例(下称“本案”)进行分析。
  • 研究丨新《公司法》的催缴失权制度2024-05-10
    我国现行《公司法》实行的是公司注册资本的完全认缴制。认缴并不意味着“认而不缴”,认缴的出资额也并非一串简单的数字而是实在的法律责任。但是,实务中出现了大量“认而不缴”“缴而不全”“随意认缴”等现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此,新《公司法》规定了限期认缴制。为了保证限期认缴制度的顺利实施,新《公司法》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比较系统地规定了催缴失权制度。这是新设的规定,新《公司法》之前,包括现行公司法在内的法律法规中,均没有直接明确对规定催缴失权制度。
  • 研究丨商标审查的“呼吸空间”——《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解读与适用2024-05-09
    我国第一部《商标法》于1983年3月1日起施行,至今经过四次重大的修订,现行的为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商标法》(以下未作特别注明《商标法》均指的是现行的《商标法》)。作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商标法》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中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务中,任然存在行政、司法部门对于部分法条的掌握尺寸不同,造成相关公众对于相关法条的理解出现偏差,也导致出现了同类案件不同判的现象。本文将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来进行分析。
道可特简介
更多
道可特 | DOCVIT,寓意专业卓越、不懈追求。取“DOCTOR”,作为“博士”的广博、精深、专业和“医生”的理性、负责、救治之意。一如DOCTOR所含之意,在法律服务领域,我们一直追求基于专业的无限卓越。取“VITA”,作为“生命、活力”之意,寓意强有力的道可特及其永不停止的追求。我们老、中、青携伴而行,充满活力,对创新不懈追求,对顺应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充满敬畏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