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相融的我们一定会不同寻常!——林蔚在道可特与达晓合并仪式上的致辞
来源: 道可特律所 时间: 2022-01-18 23:05:46 作者: 林蔚
尊敬的领导、嘉宾、光超师兄、各位道可特和达晓的同仁们:
上午好。
我记得十五年前的2007年530印花税事件,郭雳院长正在教室里给我们上证券法的课,达晓有五位合伙人都是当年您的学生,彼时同学们都亲切地叫您郭雳哥哥,课间您和我们一起观赏那绿油油的股市。
中国律师行业发展时间并不长,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有三次大的浪潮。
第一次是1992年南巡讲话,造就了金杜、君合第一批内资所老大哥;
第二次是2000年前后,中国加入了WTO,成就了方达、汉坤这样的红圈所,道可特是第二波浪潮中间开始创办的律师事务所;
第三波的浪潮出现在2012年之后,因中国新经济的崛起而涌现出以小米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中国智造的经济体。达晓是在这波浪潮中创办起来的,并且我们有幸在“中国速度”的发展浪潮下得以快速成长。过去七、八年间,我们以知识产权、行政合规、竞争与反垄断业务为核心,响应时代的风口,获得了竞争优势,也得到了各大法律评级机构和法律媒体的认可。
我们坚持社会责任。达晓律师事务所脱胎于北京大学,达晓的英文名Dare & Sure是我们的所训,出自胡适校长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2016年,我们为157名中小游戏开发者提供了法律援助;2017年,我们为中国30多家中小软件开发公司也提供了法律援助,对苹果公司提起反垄断举报,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我们反映的问题正在全球对数字经济反垄断浪潮中一步一步得到印证。我们还积极参与到各类修法和立法的建议中;在疫情期间,我们的公益行动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表彰。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法律人,是一个北大人,是一家律师事务所应有的情怀、担当、社会责任。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的律师行业正在发生第四波改革浪潮,国际贸易形势的格局、中国经济格局甚至监管环境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们必须求新求变。
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看律师行业,这个知识分子最多的行业,反而是最落后、最不现代化的一个行业。现在这个阶段,仅谈专业或规模已经不足够,在开场的视频中,我提到了一个“六边形战士”的概念,今天我还要重申这个概念。
我们认为一家真正像道可特所说的高品质有力量的律师事务所至少要具备六个维度:
第一是专业;
第二是规模;
第三是品牌力;
第四是科技应用;
第五是人文精神;
第六最重要,是能够迎接风雨的坚韧度。
我与光超师兄交往已久,双方关于合并的交流很晚才开始,但对谈细致、深入而且进展极快,原因就是我们的核心团队有相同的精神内核,这里要再一次感谢北京大学。
八岁的达晓,是一个初露锋芒的少年,道可特是一个刚成年的“小哥哥”,外面的世界永远那么精彩而又荒凉,我们希望拉着“小哥哥”的手同道同行。我们不说告别过往,过去的光阴会与我们同往,我们不说来日方长,相似相融的我们一定会不同寻常。
谢谢各位。
可能感兴趣
专业团队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专业解读
更多-
研究丨基于实缴义务的股权投资风险管理2025-07-15实缴制背景下,股权投资者面临着诸多亟待把控的风险。本文将从风险揭示与风险管理两个维度,探讨在股权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加以控制的主要风险要点。 -
研究丨对《民营经济促进法》第70条的解读:以一起 “民营企业维权10余年获最高院改判”的最新案例为例2025-07-14政府部门在从事行政活动及民事活动时,尤其是涉及招商引资盘活辖区资产和对待民营企业等情况下,很容易因为流程、责任、诚信等问题掉入塔西佗陷阱。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到全国政协会议等也曾多次表示,坚决纠正“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开展失信违约等行政违法行为监督。虽已取得积极成效,但司法实践中却仍然存在,而且企业的维权过程相当艰难,尤其是级别管辖的标的金额提高了以后,显得更加不易。本文从最高法院于2025年5月30日作出了(2025)最高法行再58号判决书说起,该案涉及一起南阳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南阳公司”)与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简称“南阳市政府”)、河南省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简称“南阳市自规局”)返还征收补偿款的纠纷(简称“本案”),是《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后首例法院直接根据改法改判地级市政府因违反政策承诺而承担高额赔偿责任的案件,通过司法判决的方式加强民营经济组织的权益保护。 -
研究丨单位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辩护要点2025-07-102025年4月,“两高”颁布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充分说明了我国对于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场。然而,在互联网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由于现代商业活动中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问题,导致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案件数量持续攀升,其中以单位犯罪为主,主体多,范围广,辩护思路应当立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从犯罪主体、犯罪构成、数额认定等方面进行全案分析。本文通过对假冒注册商标相关法律法规、案例等梳理,为实务辩护提供思路借鉴,维护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公正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