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特二十周年庆典丨柴志坤在道可特二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上的致辞
来源: 道可特律所 时间: 2023-08-15 23:20:50 作者: 柴志坤
2023年8月6日,道可特“大道笃行·未来可期”二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活动分为上午“拥抱新变局、探求新模式”律师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下午“观察与应对:新经济发展格局与法律服务创新”主题峰会。来自企业界、金融界、法律界、高校、法律媒体机构及道可特全国各办公室合伙人代表,共计近五百余位嘉宾,相聚于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共贺道可特成立二十周年。北京天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柴志坤发表致辞。
上午我一直在听,感触很深,有三个感触跟大家报告一下。
第一,原来我认为律师这个行业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是很好做的,上午我听到的信息是这个行业其实并不太好做。第二,我和光超朋友的时间很长,我们业务合作并不多,但是二十年的时间道可特这么高速地发展,而且发展得这么好,律师行业毕竟还是一个传统行业,确实让我刮目相看。道可特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是因为它一直在寻求创新,一直试图在传统行业中走出一条新的路。
今天上午各大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齐聚,大家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创新”。为什么这个时候大家这么关注创新?核心问题又回到今天上午的主题——“拥抱新变局、探求新模式”,这是所有行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天鸿是一家传统的地产公司,但是近十几年我们在转型,转型的重要方向是产业园区建设及运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很多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
传统行业这几年从一个角度来说,明显能感觉到思维方式在变化,以前传统行业的这些老板主要想的问题,第一个是业务拓展,第二个是成本控制,第三个是风险控制及解决遗留问题。现在很多传统行业已经调转过来了,第一个是风险控制及解决遗留问题,第二个是成本控制,第三个才是拓展市场。这样一个变化使得各个给这些企业服务的行业,包括律师、法律行业的工作重心都在变化。
另外,以前的新兴行业,比如互联网、高科技、数字产业,大家更多地在想业务拓展,实际上,我们已经能看到在目前市场环境下,这种大的背景下,大家同时也越来越关注风险控制,从这些角度来看,确实“新变局”已经不是一个趋势,而是一个我们思考很多问题的前提。
在这个前提之下,如果这个是前提、是现在的话,未来我们去探索的时候,给前方设定一个目标或者我们给前方设定的一个思维模式应该是什么?我的体会就是“生态”,实际上,目前不是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新变局的形成问题,新变局也已经不是趋势了。
我们现在应该研究,在这样的变化下,未来的生态是什么,在生态形成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可能有一些公司现在是大公司,像我们地产行业很多头部公司现在已经躺平了;但是有一些公司是小公司,未来可能会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和领军人物。
道可特这二十周年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在未来新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大家都在新的生态中寻找新的角色,这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机遇,当然也是巨大的挑战。
最后,代表光超的老朋友,再次祝贺道可特二十年辉煌的发展,我也坚信,有这样一个带头人带着这个企业在传统领域中创新,还会有未来二十年辉煌的发展,谢谢大家!
可能感兴趣
专业团队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专业解读
更多-
研究丨基于实缴义务的股权投资风险管理2025-07-15实缴制背景下,股权投资者面临着诸多亟待把控的风险。本文将从风险揭示与风险管理两个维度,探讨在股权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加以控制的主要风险要点。 -
研究丨对《民营经济促进法》第70条的解读:以一起 “民营企业维权10余年获最高院改判”的最新案例为例2025-07-14政府部门在从事行政活动及民事活动时,尤其是涉及招商引资盘活辖区资产和对待民营企业等情况下,很容易因为流程、责任、诚信等问题掉入塔西佗陷阱。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到全国政协会议等也曾多次表示,坚决纠正“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开展失信违约等行政违法行为监督。虽已取得积极成效,但司法实践中却仍然存在,而且企业的维权过程相当艰难,尤其是级别管辖的标的金额提高了以后,显得更加不易。本文从最高法院于2025年5月30日作出了(2025)最高法行再58号判决书说起,该案涉及一起南阳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南阳公司”)与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简称“南阳市政府”)、河南省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简称“南阳市自规局”)返还征收补偿款的纠纷(简称“本案”),是《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后首例法院直接根据改法改判地级市政府因违反政策承诺而承担高额赔偿责任的案件,通过司法判决的方式加强民营经济组织的权益保护。 -
研究丨单位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辩护要点2025-07-102025年4月,“两高”颁布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充分说明了我国对于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场。然而,在互联网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由于现代商业活动中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问题,导致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案件数量持续攀升,其中以单位犯罪为主,主体多,范围广,辩护思路应当立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从犯罪主体、犯罪构成、数额认定等方面进行全案分析。本文通过对假冒注册商标相关法律法规、案例等梳理,为实务辩护提供思路借鉴,维护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公正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