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特研究 | 通道业务的效力——最新裁判规则解读
来源: 本站 时间: 2019-08-28 10:39:20 作者: 争议解决团队
摘要:随着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的出台,对通道业务的监管日趋严格。通道业务由于业务链条过长,不能穿透至底层资产,其潜在风险难以控制。在开展该项业务时可能涉及到利用信托通道掩盖风险实质,对其是否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无效的争议甚嚣尘上。《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征求意见稿)》第93条对资管新规实施过渡期内的通道业务效力进行了明确界定,会议纪要的基本精神与最高法院一贯的裁判思路相符合。
一、什么是通道业务?
保监会下发的《关于清理规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道类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资金【2016】98号)首次完整地明确通道业务的定义,根据该通知银行存款通道等业务是指在本通知发布之日前开展的资金来源与投资标的均由商业银行等机构确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设立资产管理计划等形式接受商业银行等机构的委托,按照其意愿开展银行协议存款等投资,且在其委托合同中明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承担主动管理职责,投资风险由委托人承担各类的业务。
近日,《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征求意见稿)》第93条前半段也对通道业务也进行了定义:当事人在信托文件中约定,委托人自主决定信托设立、信托财产运用对象、信托财产管理运用处分方式等事宜,自行承担信托风险,受托人仅提供必要的事务协助或服务,不承担信托财产管理职责的,应当认定为事务类信托或通道业务。
综合以上定义,在通道业务中,作为委托人的一般是商业银行等机构,委托的财产是资金或财产及财产权利,受托人作为第三方的通道机构,此时设立一层或多层资产管理计划、信托等资产管理产品。在这个交易结构中,受托人的自由裁量权是有限的,其主要按照委托人的指令或意愿进行进行资产的管理及运用。这种通道业务的核心在于资金和资产及用途通常都由委托人指定,通道机构作为受托人只进行被动管理,而由委托人实质承担交易产生的信用风险等各类风险。
二、 通道业务的效力认定
通道业务的产生多是由于委托人受到监管规则的限制,无法直接实施资产管理行为,因此借助第三方的通道机构来达到规避监管,实现投资目的。正因为此,随着监管规则日趋严格,特别是资管新规的发布,通道业务的效力存在争议。《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征求意见稿)》第93条的后半段对通道业务的效力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第二十二条在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的同时,也明确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将过渡期设置为截止2020年底,确保平稳过渡。在过渡期内,对通道业务中存在的利用信托通道掩盖风险实质,规避资金投向、资产分类、拨备计提和资本占用等监管规定,或者通过信托通道将表内资产虚假出表等信托业务,如果不存在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对一方当事人主张信托目的违法违规,应确认无效的诉讼理由,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对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责任划分,应当依据信托文件的约定加以处理。
根据该条规定,判断通道业务的有效性的裁判规则在于分析开展通道业务时是否存在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这一规定似乎表明如果在过渡期内,存在对通道业务中存在的利用信托通道掩盖风险实质,规避资金投向、资产分类、拨备计提和资本占用等监管规定,或者通过信托通道将表内资产虚假出表等信托业务,人民法院不应认定为无效。
三、 关于通道业务效力法院裁判观点
1. 案例指引:(2016)最高法民终215号
在该案中,原告为南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昌农商行),被告为内蒙古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银行)、民生证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投资公司)、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股份公司)作为第三人。2013年6月,案外人华珠鞋业公司发行了一笔规模8000万元的“13华珠私募债”,由民生投资公司认购,民生投资公司认购后将收益权转让给民生证券,民生证券以此设立了“民生12号定向资管计划”,委托投资方为内蒙古银行,内蒙古银行将这一资管计划的收益权转让给了南昌农商行,即南昌农商行是该私募债的最终出资方。由于私募债到期违约,后续引发一系列的违约问题。
最终,南昌农商行以内蒙古银行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确认该行和内蒙古银行签订的《定向资管计划收益权转让协议》无效,确认该行存在的债券“借户交易”之事实法律关系无效,并返还本金8000万及相应的费用和利息。该案先后经过江西省高院一审、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南昌农商行的诉讼请求均被驳回,认定南昌农商行与内蒙古银行签订的《定向资管计划收益权转让协议》有效,判定作为通道方的内蒙古银行无需承担责任。
尽管最高院在判决中指出: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从该监管新规来看,监管部门对于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实行穿透式监管,禁止开展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而本案当事人的交易模式确实存在拉长资金链条,增加产品复杂性之情形,可能导致监管部门无法监控最终的投资者,对交易风险难以穿透核查,不符合监管新规之要求。因此,本案各方当事人今后应严格按照资管新规,规范开展业务。但未否定通道业务的效力,这种裁判思路与《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征求意见稿)》一脉相承。
2. 最高法院(2015)民二终字第401号
在该案中,原告为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光大兴陇信托),被告为北京北大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高科公司)。2011年10月9日,光大兴陇信托与北大高科公司签订《信托资金借款合同》,合同约定由光大兴陇信托向北大高科公司发放28000万元信托贷款。2011年10月11日,光大兴陇信托依约向北大高科公司一次性发放信托贷款28000万元。2011年10月9日,领锐公司与光大兴陇信托签订了甘信计保证字[2011]010号《信托资金保证合同》。2011年10月9日,北京天桥公司与光大兴陇信托签订了甘信计抵字[2011]041号《信托资金抵押合同》。2013年10月10日上述借款到期,北大高科公司仅向光大兴陇信托偿付了本案借款截止2013年10月10日的利息,对本案借款本金以及2013年10月10日以后的逾期利息一直未予清偿,由此形成本案诉讼。
法院认为关于《单一资金信托合同》和《信托资金借款合同》是否存在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情形而应属无效。法院查明贷款年利率、逾期还款利率均未超过法律准许的利息上限。在该案中光大兴陇信托既不主动管理信托财产,也不承担业务实质风险。因此,案涉信托贷款属银信通道业务。银行通道业务在满足居民和企业投融资需求的同时,也存在部分业务规避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根据当前国家金融监管原则,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但本案所涉信托贷款发生在2011年,属上述金融监管政策实施前的存量银信通道业务。对于此类存量业务,《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第二十九规定,为减少存量风险,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过渡期设至2020年底,确保平稳过渡。据此,在本案中,《单一资金信托合同》和《信托资金借款合同》系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对于北大高科公司有关合同无效的上诉请求,依法不予支持。最高院未否定通道业务的效力,这种裁判思路也与《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征求意见稿)》的精神一致。
四、总结
以上的法律分析表明在资管新规的在过渡期内,对通道业务中存在的利用信托通道掩盖风险实质,规避资金投向等监管规定,或者通过信托通道将表内资产虚假出表等信托业务,如果不存在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不应认定为无效。但在过渡期之后,如何判定通道业务的效力?《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征求意见稿)》第29条【违反公共秩序无效】规定了:违反规章、监管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的合同,不应认定无效。违反规章、监管政策同时导致违反公共秩序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在认定是否违反公共秩序时,可以从规范内容、监管强度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考量,并在裁判文书中进行充分说理。由此可见,在过渡期结束后,通道业务将进一步受到限制,其可能因违反公共秩序而被认定为无效。
可能感兴趣
专业团队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行业研究
更多-
《全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2015-2017)》《全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2015-2017)》是由绿法(国际)联盟(GLGA)作为编制单位,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作为专业支持单位,并在外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共同打造的资本市场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系列研究课题之一。2017年,绿法(国际)联盟(GLGA)成功发布了其资本市场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系列研究课题的首份研究成果,即《私募基金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是该研究课题的第二份研究成果。 -
《2018中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蓝皮书》《2018中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蓝皮书》包括上篇《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及下篇《保险行业法律专题报告》。其中,《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是由绿法(国际)联盟(GLGA)继2018年成功发布首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之后连续第二年发布,该指数能够综合、直观反映近三年来保险行业整体的法律健康状态。《保险行业法律专题报告》则结合近年来保险行业及保险资金运用领域法律实务,针对当下行业实务中的热点及疑难复杂问题,从法律视角予以分析和解读,以期为保险行业及保险资金运用的合法合规发展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
《央企(A股)上市公司法律健康指数报告》《央企(A股)上市公司法律健康指数报告》是目前市场上首份以法律健康为导向和评判标准的、研究央企(A股)上市公司发展健康度的指数报告,是第一份由第三方机构推出的带有公益性和学术性的央企(A股)上市公司指数报告,是研究、评价央企(A股)上市公司的一个全新视角与一项创新性举措。报告对央企(A股)上市公司的健康度做了全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解读;报告以动态发展的数据库为支撑,在绿法(国际)联盟(GLGA)的协调下与相关监管部门、治理机构、重要行业组织、经营主体形成互动机制,围绕央企(A股)上市公司开展长期跟踪研究,努力推出对认识央企(A股)上市公司、推进央企(A股)上市公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
品牌活动
更多-
[12/08]创新与信心:律所管理的未来——道可特2024行业论坛
世界格局加速变迁,各行业生态持续重塑,法律行业亦置身变革潮头,面临各种考验:如何在饱和市场中“活下来”?行业信心从何而来?创新同质化,下一步怎么走?国际化之路还要坚持吗?如何与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协同向上?重塑思考,破题解卷。12月8日,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作为主办方,携手专业服务机构与八所高校,带来一场关于“创新”与“信心”的行业论坛。 -
[03/22]道可特2024创新季启动仪式
当“新质生产力”成为两会C位词,各行业、各地区纷纷发力,竭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法律行业不外如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法律行业的变革,创新已成为律所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敢于求变,勇做破局者;勇于求新,争做开创者也是道可特一直坚持的发展内核。 -
[12/27]地方型律所的发展路径选择和竞争力打造专题研讨会暨道可特济南办公室成立五周年庆典
2018年,道可特落子泉城,设立道可特济南办公室。作为道可特第二家分所,济南办公室定位于品牌市场旗舰店和道可特全国法律市场开发试点,是道可特在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依托总部一体化管理平台,立足区域优势,历时五载春秋更迭,济南办公室实现了自身跨越式的发展,也见证了区域法律行业的发展与变化:行业竞争加剧、业务半径有限、人才引力不足,品牌规划不明晰……如何破茧、突围正在成为区域律所亟待解决的难题。2023年12月27日,在道可特济南办公室成立五周年之际,我们将举办“地方型律所的发展路径选择和竞争力打造专题研讨会暨道可特济南办公室成立五周年庆典”。届时,各界行业翘楚、知名媒体机构代表等嘉宾将悉数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