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特债券违约争议解决新产品线发布仪式暨经济新常态下债券违约处置与债券市场发展研讨会
活动介绍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态势如何?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末,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规模已经超过91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已经有1141家境外投资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总量达到1.89万亿元;“熊猫债”累计发行193只,金额达3420亿元。
上半年债券市场多空因素交织,整体以震荡为主。此外,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难度有所上升,流动性环境也出现了分层现象。票息贡献高于久期贡献,信用债表现优于利率债。一季度在基本面和资金面的推动下利率快速下行,二季度金融经济数据改善,风险偏好回升,利率出现超过40bp大幅调整。
下半年债券市场将如何发展?
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中小金融机构的负债端趋紧可能会进一步传导至资产端,导致信用扩张进程再次受阻,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体系面临重塑。因此,对债券市场而言,在基本面承压、信用扩张受阻的环境下,下半年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会相对受益,而中低等级信用债面临利差走扩的风险。
2019年已经过半,下半年债市将如何演绎?影响债市的各个因素将如何发生作用?投资机会又在何处?经济新常态下债券违约处置与债券市场如何发展?
为深入探讨以上问题,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将举办“经济新常态下债券违约处置与债券市场发展”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上,将重磅发布道可特债券违约争议解决新产品线,产品线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环境、面临争议解决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从法律角度探索了强监管态势下债券违约处置新思路。
活动议程
经济新常态下债券违约处置与债券市场发展研讨会
活动时间:2019年8月17日14:00-17:00
活动地点:绿盟创新发展中心(朝阳区东八里庄西里100号住邦2000商务中心1号楼A区16层)
环节一 主题交流 强监管态势下债券违约处置新思路14:00-15:00
一、主持人开场
二、主题发言
三、研讨交流
话题一:新形势下中国债券市场新形势下中国债券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话题二:债券违约常态化下的市场化处置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话题三:银行间市场回购违约处置新变更
环节二 道可特债券违约争议解决新产品线发布仪式15:00-15:30
一、道可特债券违约争议解决新产品线发布仪式
二、道可特债券违约争议解决新产品线解读
茶歇 15:30-15:40
环节三 债券违约争议解决专题研讨 15:40-16:50
一、专题发言
二、专题研讨
话题一:上市公司债券违约的特殊救济
话题二:承销机构与受托管理人在债券违约下的责任承担与利益冲突
话题三:债券违约与债务重组
话题四:金融机构与国有企业在债券违约中博弈
话题五:债券违约纠纷中的刑民交叉
环节四 会议总结 16:50-17:00
媒体关注
嘉宾发言
- 2019-08-17 20:59
可能感兴趣
专业团队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专业解读
更多-
研究丨医药领域广告行为的合规认定2025-11-04当前,医药产业的监管趋于严格,公众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医药领域的广告合规不仅仅是法律的底线要求,更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医药企业或医疗机构而言,准确识别医药广告的认定标准,合法合规地发布医药广告,既有利于宣传推销本领域产品和形成机构良好声誉,又能赢得患者和社会的长期信任,实现长久发展。 -
研究丨架构与责任:商事律师视角下稳定币发行公司及董事的法律博弈2025-10-27从2023年8月15日新加坡金管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即MAS)发布公告并确定稳定币监管框架,到2024年6月底《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关于加密资产市场的条例(Regul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Markets in Crypto-assets, and amending Directive (EU) 2019/1937)》(即“MiCA法案”)生效,再到2025年7月美国的《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nited States Stablecoins Act)》(即“GENIUS法案”或“天才法案”)通过及签署,2025年8月1日中国香港生效的《稳定币条例(第656章)》(香港特别行政区2025年第125号法律公告)等来看,稳定币领域在各法域的法律规定下似乎创新了一种公私合作风险分配机制:利润私有化,风险社会化。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金管局共收到36家机构提交的稳定币牌照申请,其中包括银行、科技企业、证券/资产管理/投资公司、电商、支付机构、初创/web3(第三代互联网)企业等[1]。本文我们将主要从商事律师的视角出发,讨论稳定币发行公司项下的架构设计与董事责任边界问题。 -
研究丨稳定币系列(七):香港、新加坡、日本:三种监管模型谁更优?2025-10-16过去两年,稳定币进入“发牌时代”。看上去,香港、新加坡、日本都在发牌,都强调储备、赎回、披露、反洗钱,仿佛只是“谁更严格”的比较。错。真正的问题是:你的业务要解决什么——零售触达、银行对接、跨境对账、还是本地合规解释?这一篇,我们把三地各自的制度逻辑讲“顺”:香港=牌照与公众销售边界,新加坡=SCS标签与T+5赎回承诺,日本=支付法语境的消费者保护与主体资质。然后用具体场景推演“何时选谁”,并把常见误判逐一纠偏,最后给出合同与风控的落地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