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锋

合伙人

北京办公室

电话:

邮箱:chenxiaofeng@dtlawyers.com.cn

陈晓锋

专业领域

商事仲裁和诉讼、非诉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 中国法法律硕士、美国法Juris Doctor学位

专业著述

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2-2023)

中国商事争议解决年度观察(2016)

中国商事争议解决年度观察(2017)

中国商事争议解决年度观察(2018)

中国仲裁司法审查案例精析(2024)

专业业绩

主办过多起涉及股权转让、回购、对赌、代持,股东代表诉讼、股东知情权诉讼、股东清算责任,采购、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分包合同、委托合同,长期供气合同、融资租赁、房地产开发及大宗货物(国际)买卖,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破产债权异议及确认等领域的商事争议案件

主办了多个基金退出项目


相关推荐

可能感兴趣

业务领域
更多
  • 道可特自创立之日起,便将公司法律业务作为基础业务领域。凭借丰富的经验,道可特先后为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及政府部门等众多客户提供长期法律服务。道可特公司业务团队凭借优秀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认真务实的职业素养为客户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获得业界认可和客户广泛赞誉。
  • 争议解决是道可特律师事务所的核心业务之一。道可特争议解决有十余年的法律服务经验,业务范围涉及为客户解决商业纠纷、金融诉讼、调查等争议案件。争议解决团队在全程代理诉讼及处理仲裁案件突发事件中为客户提供优质可行性解决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客户的争议解决成本,道可特律所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争议解决综合处理方案。
  • 各类私募基金业务、证券发行与上市、并购重组等金融与资本市场法律服务是道可特的核心业务。历经十余年磨砺,道可特形成了以各类私募基金业务为核心,以证券发行和上市(IPO)、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产权交易、新三板、资产管理及金融衍生品等法律服务为延伸的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体系。
  • 道可特在基础设施、房地产与能源等法律服务方面拥有成熟丰富的经验。多年来,道可特一直致力于为社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通信信息、石油与天然气、水务与环保、能源动力等项目提供法律服务,尤其在BOT、BT、PPP等工程性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面拥有明显的专业优势,获得了出众的市场口碑。
  • 知识产权一直是道可特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道可特在知识为客户提供理念到知识产权的商业化与保护提供战略性法律意见以最大化实现客户的知识资产。在市场和法律的发展前沿,客户可以依赖我们一流的科技背景和集知识产权管理、咨询和诉讼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解决遭遇到的最为复杂的挑战。
  • 道可特拥有以海外投资为主要业务的团队。该团队由具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香港、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或地区职业资格的律师组成,他们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法学院且大多有欧美律师事务所的工作经验,熟悉跨境并购法律及实务,能够熟练运用中文、英文和日文,按照客户的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法律服务。
  • 道可特在竞争与反垄断业务中拥有突出表现,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广泛且精深的相关法律服务。作为重点业务,道可特形成了精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尖端一流的服务内容。道可特竞争与反垄断业务团队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众多大型竞争与反垄断案件中凭借精湛的专业水准,为客户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 道可特的税务法律业务在中国律师事务所中处于领先地位,道可特税务律师团队税法及家庭财富管理服务领域拥有专业系统的中国和国际税法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他们还精通如公司法、金融法、外商投资法、证券法及和房地产和基金相关的法律,并具有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工作经验,他们擅长处理复杂的各类税务事项,在业内和客户中均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
  • 刑事业务是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优势业务领域。刑事团队拥有深厚的实战经验,在众多重大、疑难、复杂刑事案件办理中,凭借精湛的专业能力和严谨负责的执业态度,成功处理多起全国性影响力案件,为客户争取到了撤案、无罪、不起诉或减刑等有利结果,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与信赖。
专业解读
更多
  • [08-14]

    2025

    研究丨“挂靠经营”中的虚开风险与税务合规建议
    挂靠经营模式本质上是资质与资源的市场化共享机制,在我国存在特殊行业准入要求的领域普遍存在。国税总局与司法机关均有发文,明确规定挂靠经营商业模式中不构成虚开的情形,但该模式下的虚开风险仍屡屡爆发,挂靠经营模式如何做到税务与刑事合规,本文结合我们团队代理的一起案件,梳理相关法规沿袭与司法裁判标准,分析风险成因,并为构建税务与刑事合规体系提供实务建议。
  • [08-13]

    2025

    研究丨金融产品投资者“买者自负”的内涵与权利保护 兼评《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
    2025年7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进行“双向约束”,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办法》所约束的是金融监管总局监管下的金融机构(银行、信托、保险、理财公司等),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全方位建立监管体系,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严格履行适当性义务;对投资者而言,《办法》目的在于强化投资者识别风险能力,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产品,减少超出自身能力的投资和损失。本文旨在从投资者角度出发,探讨《办法》对投资者的影响,以及投资者如何理性审慎投资、维护权益。
  • [08-12]

    2025

    研究丨《劳动争议解释(二)》发布:企业用工合规管理进入“高压精细时代”
    2025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将正式施行。此次新规由最高法统一发布,是近年来劳动用工司法政策中规格最高、内容最细、影响最广的司法解释之一,对企业用工制度、合同管理、社保缴纳、竞业限制、用工外包等常见合规风险点提出了明确的裁判标准。我们聚焦企业最应关注的五大关键变化,助力企业管理层与法务团队前瞻性调整用工策略,筑牢合规防线。
  • [08-11]

    2025

    研究丨日资企业在华业务调整背景下的资产处置法律问题浅析——基于中资收购方视角的法律观察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持续调整,以及区域产业政策与人力成本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包括部分日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在华业务模式正经历一定程度的战略性调整。这种调整并非单纯的“撤离”或“退出”,而更多体现为对中国区资产的整合、转让、合资架构再设计或资源重新配置。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原有外资主体有可能启动资产处置或股权重组,另一方面中方企业也在积极寻求优质资产的并购、接盘与合作机会。本文即从律师视角,结合实务观察,简要分析这一过程中主要的法律问题、风险点与应对策略,供中资企业和同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