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GA首届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
活动介绍
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国内同样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转型和金融风险加大的现实考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定调对目前中国金融业带来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创新,对下一阶段金融改革、金融监管以及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作出重大部署。
深刻理解并落实全国金融会议精神,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深化金融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法治体系势在必行。
如何理解全国金融会议释放的重要信号?
如何把握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
如何认识金融科技与法律规制的深刻关系?
如何推进金融法治建设,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如何促进法律与金融资本市场的融合可持续发展?
绿法(国际)联盟、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中信出版集团中国道路研究出版中心联合、《中国律师》杂志社主办“GLGA首届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与法律规制高峰论坛”。
主办方将每年定期举办一届主题论坛,形成常态化行业品牌活动,聚集中国各行业中坚之力,共同推动中国金融与法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前瞻性、兼备突破性与创新性、融合权威性与指导性的法律与金融跨界对话平台和行业中坚智库!
活动议程
第一环节 开幕式
主持人:刘光超
开场并介绍嘉宾 13:30-13:35
嘉宾和领导致辞 13:35-14:00
启动嘉宾:许善达、季红
主题演讲 13:55 -14:35
嘉宾:吴晓灵、曹和平
话题1: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解读:防风险、强监管、重实体、去杠杆、用市场
话题2:金融改革与法律规制:设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对监管体系的影响
话题3:绿色金融理念:绿色金融发展中的科技支持和法律保障
话题4:金融与资本市场监管:大资管时代下的金融监管方向选择
第二环节 法(国际)联盟创新发展中心启用仪式 14:40-15:10
主持人:刘光超
创新发展中心介绍
演讲嘉宾:张文海
嘉宾与领导致辞
演讲嘉宾:李海伟、刘光超
启动仪式
演讲嘉宾:张承惠、曹和平、贺力平、季红、郭雳、李海伟、赵炳弟、刘光超
全体嘉宾合影
第三环节 专题演讲 15:10-15:50
演讲嘉宾:张承惠、贺力平
茶歇 15:50-160:00
第四环节 绿法(国际)联盟研究院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揭牌 16:00-16:30
创新发展中心介绍
演讲嘉宾:张文海
一、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介绍
演讲嘉宾:张晓峰
二、嘉宾致辞
演讲嘉宾:郭 雳、高佳卿
三、揭牌嘉宾
杨东、周凯波、曹德云、唐雪峰、李祝用、高佳卿、唐劲草、刘新玉
四、揭牌嘉宾合影留念
第五环节 主题演讲 16:30-17:30
演讲嘉宾:杨东、周凯波、曹德云、李祝用、唐劲草
话题1:“灰犀牛”会来吗:中国金融风险防范与国际视野
话题2:新形势下的金融监管: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与行业监管
话题3:脱虚向实:新常态下的金融业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话题4:最新解读: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与节奏
话题5 : 金融科技与金融监管的融合路径与法律边界
话题6:金融与资本市场改革与法律规制体系梳理及完善
话题7 : 普惠金融: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规范
第六环节 自由交流 17:30-17:50
第七环节 闭幕式 17:50-18:00
致辞嘉宾:邓庆旭
第八环节 晚宴
媒体关注
嘉宾发言
- 2017-08-20 16:43
可能感兴趣
专业团队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专业解读
更多-
研究丨稳定币系列(四):算法稳定币已死?LUNA的死亡螺旋全复盘2025-09-04UST/LUNA 的崩盘不是“黑天鹅”,而是“灰犀牛”——在高收益诱导、单点机制维稳和外部流动性收缩三者同频共振下的必然结果。2022年5月上旬,算法稳定币UST失去与1美元的锚定,配套吸震代币LUNA为吸收赎回被快速增发,价格近乎清零;根据当时多家公开加密市场数据聚合平台的统计,UST在崩盘前的峰值流通市值约在180亿美元左右。该事件直接推动多个司法辖区的监管机构在政策讨论与立法草案中,将“算法稳定币”与“法币储备稳定币”区别对待,并将其列为典型风险案例。 -
研究丨新《反法》第七条第二款的再思考 ——关键词隐性使用的侵权分析2025-09-02合法合规地获取在互联网上开启宝藏的“钥匙”,才能真正踏实地通过互联网牟利。想要合理地进行关键词隐性使用,核心是围绕用户需求的创作,再将关键词自然嵌入;可以从用户场景为起点进行切入,避免直接使用关键词,可以通过功能描述等来代替关键词,控制语义密度避免过度堆砌“隐性关键词”。必要时可以反向验证,不能心存侥幸而走“捷径”。 -
研究丨工抵房避雷:建设工程行业以房抵债常见风险及操作建议2025-09-01近十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压力与日俱增,以房抵债变成了房地产企业常用的清债手段。在两手空空和拿房抵债之间债权人(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不得不接受以房抵债。然而,看似双赢的背后,潜藏着诸多法律风险,稍有不慎,极易陷入“钱房两空”的困境。本文对工抵房的核心法律风险进行剖析并提供可行防范建议,供相关从业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