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特研究|卖婚前旧房买新房,是夫妻共同财产?

来源: 道可特深圳办公室  时间: 2022-07-07 20:12:05  作者: 王文韬

离婚案件中,经常出现在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出售其婚前个人旧房然后再购买新房的情况,对于该种情况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法官存在着不同的认定规则和处理方式。

笔者结合近期办理的案件情况,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案件情况

A与B登记结婚,后双方感情不和离婚,双方签订离婚协议将深圳的数套“小产权房”分配给A。A与C再婚,在与C婚姻存续期间,前述“小产权房”面临拆迁征收,B与A约定将“小产权房”转回B,由B出资给A全款购买一套商品房,该商品房登记在A名下。后A与C感情不和,C起诉离婚并要求分割该商品房。

C认为房产是在婚姻期间购买虽登记在A名下但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笔者代理A则认为购房资金来源于婚前个人“小产权房”的出售,属于婚前财产形式的变化,属于A个人财产。

该案第一次开庭时,承办法官倾向于认同C的观点,在笔者数次强调应当重点审查购房资金来源时,法官未关注该问题,并认为即使购房资金来源属于婚前,婚后购买房屋也属于共同财产。庭后笔者提交相关案例并提供最高法对类似情况的观点,法官开始重视资金来源的问题,并组织第二次开庭,后该案A与C调解处理。

2.案件分析

上述案件反映了离婚案件中一种很典型的情况,即婚前财产婚后形式发生变化时,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以及如何分割的问题。具体到本案中,则是婚前的财产旧房变卖后再买新房。本案又是卖婚前旧房买新房情况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情况,即婚前旧房产无贷款婚后偿还,且新房产全款购买登记在A一方名下。即使是最简单的一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不同理解。

司法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法官认为,婚后一方所得财产,除法律或当事人另有规定外,均属于夫妻共同所有,所以依照婚后所得共有的原则,将转化后获得的新财产认定为婚后所得财产,划分到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内。

笔者认为,上述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1993年最高法曾发布的《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6条规定“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该条款引发了巨大争议,并且引发了婚姻道德危机,出现大量双方已感情破裂,但一方为获得另一方婚前财产的分割,拖着熬过八年不离婚的情况。

2001年修改的《婚姻法》以及目前的《民法典》司法解释均规定“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从上述法律、司法解释的变化可以看出,目前的趋势是加强对夫妻个人财产的保护,除夫妻双方另有约定、赠与等特殊情况下婚前个人财产不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卖婚前旧房买新房属于财产形式的变化,新房的价值是来源于婚前旧房变卖转化而来,而并非婚姻存续期间的新创造。如果认为一方卖婚前旧房买的新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那意味着一方婚前房产只能保持现状,无法自由处置,否则会陷入一方用婚前财产在婚后购买房产后立刻“贬值”一半的怪圈,也容易引发婚姻道德危机。

3.最高法观点

在最高法编著的书籍中对类似问题进行过分析,《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理解与使用》一书中认为“一方用婚前个人积蓄在婚后购买的有形财产的归属问题,由于这只是原有财产价值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其价值取得始于婚前,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故应当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理解与使用》一书中认为“离婚时一方使用婚前个人积蓄在婚后购买的房屋、车辆等有形财产,如果能够明确认定是来源于其婚前的个人积蓄,则不属于生产、经营收益范畴,只是原有财产价值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其价值取得始于婚前,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应当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

此外,在2012年11月10日人民法院报曾刊发一则《卖婚前旧房买新房离婚后该如何分割》的案例,该案例与笔者办理案例的情况极为相似,该案例的承办法官认为“我们对婚姻法的理解不能拘泥于条文,还要掌握其精神。夫妻婚后购买的房产不能一概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夫妻一方能够证明购房款的来源是其婚前个人财产,且所有权登记 于个人名下,那么该房产应认定为一方婚前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本案原告婚前拥有一处房产,婚后将其出售并重新购置了现有房产,购房款的来源清楚,可视为是一种婚前个人财产在形态上的转化、延续,房产的权属性质并未发生变化,仍然是原告的个人财产”。

4.结语

虽然,从最高法的观点以及司法实践的案例来说,卖婚前旧房买新房仍属于个人财产,但司法实践中则需要承担较高的举证责任,买新房一方需要提供证据证明:旧房是一方的婚前财产;该财产确实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不存在对新房权属的约定、赠与;形式上变化非投资、经营行为。

作者简介

北京市道可特(深圳)律师事务所主管律师王文韬

王文韬
北京市道可特(深圳)律师事务所主管律师

业务领域:民商事争议、婚姻家事、劳动人事、刑事辩护、企业法律服务

北京市道可特(深圳)律师事务所主管律师王文韬

手机:16625167529
邮箱:wangwentao@dtlawyers.com.cn


可能感兴趣

专业团队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检索
行业研究
更多
  • 《2018中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蓝皮书》
    《2018中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蓝皮书》包括上篇《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及下篇《保险行业法律专题报告》。其中,《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是由绿法(国际)联盟(GLGA)继2018年成功发布首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之后连续第二年发布,该指数能够综合、直观反映近三年来保险行业整体的法律健康状态。《保险行业法律专题报告》则结合近年来保险行业及保险资金运用领域法律实务,针对当下行业实务中的热点及疑难复杂问题,从法律视角予以分析和解读,以期为保险行业及保险资金运用的合法合规发展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 《央企(A股)上市公司法律健康指数报告》
    《央企(A股)上市公司法律健康指数报告》是目前市场上首份以法律健康为导向和评判标准的、研究央企(A股)上市公司发展健康度的指数报告,是第一份由第三方机构推出的带有公益性和学术性的央企(A股)上市公司指数报告,是研究、评价央企(A股)上市公司的一个全新视角与一项创新性举措。报告对央企(A股)上市公司的健康度做了全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解读;报告以动态发展的数据库为支撑,在绿法(国际)联盟(GLGA)的协调下与相关监管部门、治理机构、重要行业组织、经营主体形成互动机制,围绕央企(A股)上市公司开展长期跟踪研究,努力推出对认识央企(A股)上市公司、推进央企(A股)上市公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
  • 《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
    绿法联盟研究院基于对整体不良资产行业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与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共同编制了《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希望能够对行业带来指导,也能体现不良资产行业本身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公益性。
同道计划
更多
  • 【同道计划一】
    道可特希望联合全国志同道合的律师朋友们,一起建设事业平台,一起实现事业梦想,特推出“同道计划”。“同道计划一”旨在全国范围内招募道可特分所的合作伙伴、事业合伙人、执行主任。
  • 【同道计划二】
    “同道计划二”旨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招募道可特总部和北京办公室的合伙人和律师,共同成为行业、自己、市场、客户想要的样子。
  • 【同道计划三】
    “同道计划三”旨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招募道可特全国分所合作伙伴。道可特全国乃至全球发展蓝图,需要更多伙伴一起绘制,让我们共同打造一家让人尊敬的律所。
品牌活动
更多
  • [12/08]创新与信心:律所管理的未来——道可特2024行业论坛
    世界格局加速变迁,各行业生态持续重塑,法律行业亦置身变革潮头,面临各种考验:如何在饱和市场中“活下来”?行业信心从何而来?创新同质化,下一步怎么走?国际化之路还要坚持吗?如何与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协同向上?重塑思考,破题解卷。12月8日,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作为主办方,携手专业服务机构与八所高校,带来一场关于“创新”与“信心”的行业论坛。
  • [03/22]道可特2024创新季启动仪式
    当“新质生产力”成为两会C位词,各行业、各地区纷纷发力,竭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法律行业不外如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法律行业的变革,创新已成为律所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敢于求变,勇做破局者;勇于求新,争做开创者也是道可特一直坚持的发展内核。
  • [12/27]地方型律所的发展路径选择和竞争力打造专题研讨会暨道可特济南办公室成立五周年庆典
    2018年,道可特落子泉城,设立道可特济南办公室。作为道可特第二家分所,济南办公室定位于品牌市场旗舰店和道可特全国法律市场开发试点,是道可特在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依托总部一体化管理平台,立足区域优势,历时五载春秋更迭,济南办公室实现了自身跨越式的发展,也见证了区域法律行业的发展与变化:行业竞争加剧、业务半径有限、人才引力不足,品牌规划不明晰……如何破茧、突围正在成为区域律所亟待解决的难题。2023年12月27日,在道可特济南办公室成立五周年之际,我们将举办“地方型律所的发展路径选择和竞争力打造专题研讨会暨道可特济南办公室成立五周年庆典”。届时,各界行业翘楚、知名媒体机构代表等嘉宾将悉数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