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特研究 | 劳动关系认定的基本思路
来源: 道可特天津办公室 时间: 2022-07-06 21:23:52 作者: 吴彬律师
在建设工程领域,特别是劳务作业分包经常出现劳务关系、劳动关系不易分别的情形,劳动关系附带着一系列的社保福利,现实中劳务分包单位经常出现再次分包给劳务班组的情形,从法律上来说这应属于民事的承揽合同关系,该情形违反法律规定而属无效,但即使属于无效也不能将此种无效后的法律关系作为劳动关系处理。至于劳务关系在现实中如何去判断,本文重点针对劳动关系认定的基本思路进行分析。《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第84辑理论前沿中转载的北京一中院民六庭吴博文法官的《劳动关系认定的基本思路》一文,该文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对劳动关系认定进行了系统分析,但该文侧重从历史、理论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为便于实践中直接引用,本文对其进行了简化总结。
一、劳动合同法时代劳动关系的认定
为正确认定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在第七条、第十条对如何认定劳动关系进行了全新规定,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1. 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分离存在
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从什么时候建立,关键看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有没有用工及从什么时点开始用工。而劳动合同只是用来固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也方便行政管理的工具。没有劳动合同,并不影响劳动关系的建立;有劳动合同,也不一定代表劳动关系必然建立。同样,在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双方之间因用工关系而建立劳动关系亦不会因为劳动合同的无效而自始不存在。
2. 劳动关系认定的实质要件
劳动关系建立的要件是“用工”,此处的用工区别于普通民事合同中的用工,区别的关键在于具有从属性,只是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属性:
第一个层面,用工的人格从属性。其侧重点在于,劳动者受用人单位控制程度较高,其从事何种劳动、运用何种手段劳动、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和地点等事项,均受到用人单位较高程度的控制,能自主决定的程度比较低。
比如,实践中存在的,自带车辆的司机与物流公司、运输公司之间到底是劳动关系还是承揽之类的关系?判断这个问题,就可以看用工有没有人格从属性。如果司机每天接收单位的业务安排,在单位的指挥下开展业务,营运所得归单位,司机只是按照出车次数或者里程获得劳动报酬,那么双方之间就是劳动关系。如果司机并不接受公司的管理,而是有业务的时候就接受单位的安排,单位没有业务的时候就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还可以承接其他单位的业务,此时双方之间就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承揽关系。
拓展:对于劳务作业分包下的违规承揽
劳务作业分包是禁止再行分包的,原则上来说劳务分包单位与实际完成劳务作业的个人之间建立的应当是劳动合同关系,但现实中由于工程的不稳定性、人员的频繁变动,以及劳动市场中供给方普遍希望快速结算的特性,劳务分包单位与实际进行劳务作业的个人之间往往建立的并不是劳动合同关系,但法律上却要求劳务分包单位向监管部门提供了一整套分包单位与个人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文件,其中包含了劳动合同、社保、公积金等。
劳务作业分包中的分包单位与实际提供劳务的个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四不像”的状态。现实中如果出现了工伤等情形,提供劳务的个人往往通过追索分包单位来要求赔偿,而判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就需要结合本文所述的进行综合分析。
第二个层面,用工的组织从属性。劳动者的劳动被纳入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系统,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劳动者因此就成为用人单位的劳动组织成员,在劳动中承担作为劳动组织成员应负的遵守规章制度、保守商业秘密等义务。
3. 劳动关系认定的形式标志
并不是所有的案件中都能查明是否存在用工的事实,这时就需要根据劳动关系的一些形式标志来进行判断和认定。形式标志是由用工所映射出来的劳动关系的一些形式特征。
比如书面的劳动合同、考勤记录,还有工资发放记录、工资发放花名册、社保缴纳证明、工作证、招聘登记表等。在劳动者不能直接证明用工事实的时候,如果能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上述形式标志的存在,也可以帮助裁判者形成心证。
二、当事人之间存在劳务、定作合同等普通民事合同时劳动关系的认定
劳动关系的建立,除了看用工之外,还要看民事主体双方有没有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意。劳动合同法第七条隐含了对劳动关系达成合意的推定,囿于劳动者举证能力弱,只要其能证明存在用工的事实,法律就推定其与用人单位存在建立劳动关系的意思表示,并就此达成合意,而无需就此举证证明。
如果单位提供反证明双方订立了劳务、合作等民事合同,此时原则上应当根据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来确定法律关系,否则有违意思自治原则,对单位来说有失公平。
对于劳务合同、合作协议等证据,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实质性审查:一是审查合同内容,是不是名为普通民事合同,实为劳动合同;二是审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否符合劳动关系项下的“用工”本质特征,如果符合,仍然要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尽管我国民法典对个人与单位之间建立劳务、雇佣关系作出禁止性的规定,且实践中仍然存在这类用工形式,当个人因劳务受伤害时,在《最高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过往的实践中往往是雇主承担责任,但修正后的司法解释却删除了该条内容,由此可知,在法律的层面,单位与个人之间建立劳务、雇佣关系是不符合立法预期、不被立法鼓励的。
综上,可以发现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符合劳动关系用工的本质属性时,即使双方订立的是劳务类合同,仍然要从当事人之间真实的法律关系出发,遵循立法本意,认定双方之间存在的是劳动关系,而现实中劳务分包单位往往没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保,这意味着劳务分包单位存在工伤等劳动用工风险,而如何尽最大可能规避该方面的风险,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这些都是现实的操作性问题。
作者简介
吴彬
北京道可特(天津)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道可特房地产与建筑工程全国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业务领域:施工合同、工程总承包合同领域、实际施工人领域、建设工程全过程法律咨询
手机:13011317876
邮箱:wubin2160@126.com
可能感兴趣
专业团队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行业研究
更多-
《全国私募基金法律健康指数报告》本次报告的目的为以私募基金行业指数的形式提供关于立法、监管、司法的洞见。绿法联盟作为首个以法律为核心要素,以研究院为依托,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国际化为视野的法律跨界联盟,一直关注立法、监管、司法将以何种方式影响私募行业。时至今日,私募基金的体量已经发展至可以和公募基金等量齐观,其发展不得不称之为迅猛。但是,私募基金高歌猛进的同时也繁芜丛杂,自2016年始,监管、立法层对私募基金更加关注,故此尝试编纂私募基金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以量化考察私募基金行业法律风险方面的变化。以期以史鉴今,为未来的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提供一点洞见。 -
《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绿法联盟研究院基于对整体不良资产行业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与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共同编制了《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希望能够对行业带来指导,也能体现不良资产行业本身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公益性。 -
《全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2015-2017)》《全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2015-2017)》是由绿法(国际)联盟(GLGA)作为编制单位,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作为专业支持单位,并在外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共同打造的资本市场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系列研究课题之一。2017年,绿法(国际)联盟(GLGA)成功发布了其资本市场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系列研究课题的首份研究成果,即《私募基金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是该研究课题的第二份研究成果。
品牌活动
更多-
[12/08]创新与信心:律所管理的未来——道可特2024行业论坛
世界格局加速变迁,各行业生态持续重塑,法律行业亦置身变革潮头,面临各种考验:如何在饱和市场中“活下来”?行业信心从何而来?创新同质化,下一步怎么走?国际化之路还要坚持吗?如何与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协同向上?重塑思考,破题解卷。12月8日,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作为主办方,携手专业服务机构与八所高校,带来一场关于“创新”与“信心”的行业论坛。 -
[03/22]道可特2024创新季启动仪式
当“新质生产力”成为两会C位词,各行业、各地区纷纷发力,竭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法律行业不外如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法律行业的变革,创新已成为律所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敢于求变,勇做破局者;勇于求新,争做开创者也是道可特一直坚持的发展内核。 -
[12/27]地方型律所的发展路径选择和竞争力打造专题研讨会暨道可特济南办公室成立五周年庆典
2018年,道可特落子泉城,设立道可特济南办公室。作为道可特第二家分所,济南办公室定位于品牌市场旗舰店和道可特全国法律市场开发试点,是道可特在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依托总部一体化管理平台,立足区域优势,历时五载春秋更迭,济南办公室实现了自身跨越式的发展,也见证了区域法律行业的发展与变化:行业竞争加剧、业务半径有限、人才引力不足,品牌规划不明晰……如何破茧、突围正在成为区域律所亟待解决的难题。2023年12月27日,在道可特济南办公室成立五周年之际,我们将举办“地方型律所的发展路径选择和竞争力打造专题研讨会暨道可特济南办公室成立五周年庆典”。届时,各界行业翘楚、知名媒体机构代表等嘉宾将悉数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