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兵:保险资产规模大幅提升是大概率事件,未来保险资产和优秀PE机构的合作是必然选择
来源: 道可特律所 时间: 2019-09-11 15:20:14 作者:
2019年8月31日,由绿法(国际)联盟、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金融开放新格局下保险及保险资管行业创新与法律健康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年中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蓝皮书(指数&专题)发布会”在京成功举行。来自金融机构、保险及保险资管行业各类机构和企业代表出席论坛,共议对外开放新格局下的保险资管行业的良性发展之路。杭州东方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卢小兵先生出席会议并发表独家观点。
以下为发言实录:
感谢刘总的邀请,今天参加了各位来自保险机构和私募股权机构同仁的交流,很受启发,结合平时个人从事投资和募资工作的实践,对于保险资金参与私募股权投资也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截止到去年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8.3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为16.4万亿元,保险资金天然的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的特点,适合长期限的投资,与股权投资的投资理念匹配度较高,按理讲应该是股权投资基金的重要来源,但从实际的情况看,保险资金对于长期股权类的投资占比约为10%,其中以基金形式参与的大约在6千多亿,相比较当前8.5万亿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规模,优势并不绝对,按照母基金联盟和清科的统计,到今年上半年母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的存量规模分别为2.3万亿和3.9万亿,在私募股权基金中优势更为明显,个人觉得主要有如下的原因:
一是保险资金的特点、保险的产业属性和股权的市场容量密切相关。首先,保险资金的投资,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基础,因此在保险的资产配置中,其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在70%左右,也使得能够配置在股权投资上的比例较低,目前只占到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10%左右;其次,保险产业追求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使得其更关注医疗、养老、健康、金融、消费等行业,在这些领域进行了相当比例的直投,在延伸保险业产业链的同时,实现直接由负债端到资产端的一体化,由此也使得通过基金间接投资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再次,目前股权投资市场的容量有限,也使得保险资金选择谨慎,按照基金业协会的统计,去年底私募股权基金的规模接近8.5万亿,而去年股权基金通过境内外上市退出的金额只有2300多亿,通过整体收购退出的金额不到400亿,整体退出率在2%左右,考虑到基金的存续,整体退出率也只有百分之十几,当然头部的私募机构会好一些。
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摩擦成本的存在,保险资金在选择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合作时也比较谨慎,也设置了不少门槛,但客观来讲,像管理规模、历史项目退出情况、公司治理、稳定团队等这些标准,作为参与险资投资的要求其实门槛并不高,但合作推进的效率并不理想,个人感觉主要就是这种摩擦成本的存在导致合作的协同性较差,本来可以通过更专业的分工实现更高效的资产匹配,但实践中做的并不到位,所以保险机构也倾向于设立自己的PE基金,目前已有16家保险系的股权投资公司,成为具有支配权的GP已成为越来越多保险机构选择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这也使纯粹市场化的合作预期降低。
从我们自身运营的实践中也能体现,目前我们平台已实现和母基金以及政府引导基金的合作,唯独没有实现和保险机构的合作。一方面和保险资金的准入门槛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上面提到的两个原因有关。为了能够拥抱保险资金,最近两年我们平台在投资布局上也做了一些调整,主要围绕着投资领域和投资期限做了一些布局,在投资领域上,除了在我们熟知的TMT、信息电子和智能制造外,进一步加大了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在投资期限上,也越来越兼顾期限的长短搭配,注重投资收益的同时兼顾资产的流动性。
从未来的发展看,个人对双方的合作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目前全国居民总资产规模为460万亿,但70%配置在实物资产上,房地产的规模高达320万亿,欧美国家刚好相反,实物资产比例只有30%,大多集中在金融资产。其实,国家对房地产政策在去年已经开调整,这次中美贸易战、对华为的制裁,以及香港出现的情况,都将会进一步坚定国家的产业和战略政策,更多聚焦科技与实业,房住不炒将成为常态,居民资产的转移在未来成为必然,未来即使只有10%左右的居民资产从实物资产转移到金融资产上来,大概也有30-50亿的体量,按照预测,这里面有相当的体量会配置在保险资产上,所以保险资产规模的大幅提升是大概率事件,保险资产未来和优秀PE机构的合作也是必然的选择。所以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们会加大自己内功的修炼,不断提高我们自己资产管理和投资水平,在机会来临时能够成为保险资金真正有实力的靠谱的合作伙伴。
温馨提示
道可特法视界将陆续发布“金融开放新格局下保险及保险资管行业创新与法律健康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年中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蓝皮书(指数&专题)发布会”中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和独家专访,敬请关注。
可能感兴趣
专业团队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专业解读
更多-
研究丨专利有效性的生死线:从诚实信用原则看国内外专利申请合规的法律问题2025-05-08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有多件驳回、复审和无效决定涉及细则第十一条的适用,其中认定是否不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和细则同日实施的局令第77号《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规定》第三条中规定的八种情形。这表明,我国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审查主要集中在“非正常申请”方面,尤其关注申请数量是否异常、以及申请内容的实质是否存在编造、抄袭等主观恶意。本文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其中有关专利申请合规的法律问题。 -
研究丨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情形2025-05-07《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除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政府信息外,政府信息应当公开。笔者围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应当公开的三种例外情形应如何认定以及法定程序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
研究丨不动产信托与股权信托——开辟家族财富传承新路径2025-05-062025年4月1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股权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简称“股权信托通知”),允许企业将公司股权直接过户至信托公司名下,并在工商登记簿明确标注“某信托公司代表某信托产品”。以上通知标志着北京在不动产与股权信托财产登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提升了信托财产登记的规范性。此举不仅有助于增强信托财产的法律确定性和安全性,切实保护相关当事人的权益,也为信托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业务提供了制度保障,利好信托行业的规范发展与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