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特二十周年庆典丨曹永刚在道可特二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上的主旨演讲
来源: 道可特律所 时间: 2023-08-18 23:09:34 作者: 曹永刚
2023年8月6日,道可特“大道笃行·未来可期”二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活动分为上午“拥抱新变局、探求新模式”律师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下午“观察与应对:新经济发展格局与法律服务创新”主题峰会。来自企业界、金融界、法律界、高校、法律媒体机构及道可特全国各办公室合伙人代表,共计近五百余位嘉宾,相聚于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共贺道可特成立二十周年。弘毅投资总裁曹永刚发表主旨演讲。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参加道可特二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我站在这里,感触颇深,因为今年也是弘毅投资第二十个年份,和道可特都是上一轮宏观周期的获益者和弄潮儿,有机会用纪念二十周年这样的活动去回顾,或者对过去二十年走过的历程做一个验证。对于这样有二十年历史的机构,这次会议的主题叫“拥抱新变局、探索新模式”尤为必要。我想从投资视角,主要是资本的周期和产业的周期、政策的周期,来说说我们现在处在前后两个周期的重要变革期。
首先从投资的角度讲,全球资本的流动是我们这个行业所谓的上游活水,上游活水的变化会影响下游很多生态的变化。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全球经历了资本宽松的过程。但从去年开始美联储在快速地加息,一年的时间加了500个基点。最重要的是,无论是2008年之后货币的宽松还是今天的加息,某种程度上都说明,当下我们还生活在2008年那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周期的余波里,还在解决当年的问题。
从2022年美联储开始加息周期之后,全球创投市场在放缓。这实际上是用一个相对高风险的资金配置方式去争取、获取更好的回报。如果当时市场上没有什么好的资产,相较于把钱放在银行长期是零利率,再加上通胀的影响,可能会有很强的意愿和动机把钱拿去做一些风险相对高的配置,然后平衡自己的整个资产负债表。
但是当美联储的基准利率已经达到一年期,现在四年期是4%左右,大家如果去香港和银行存款,一些好的产品可能会到5%。当存在银行的无风险利率到5%的时候,很多人更倾向于把资金从高风险的资产类别里拿回来,放到银行里,所以大量的源头活水会被抽调出去。2023年一季度全球VC投资总额570亿美元,而2021年四季度全球VC投资总额是2100亿美元,每个季度都在下降。
对中国而言,除了全球利率的影响,还叠加了地缘政治的因素。当大家对未来十年中美之间政策和政治上会有什么变化不确定的时候,大量美元投资者选择退出中国市场。无论今天资产用什么价格,只要把钱拿到其他地方去,对这些人就是有吸引力的。所以我们这个行业里,美元基金的管理人都在面临这样的压力:新钱融不到,过去融到的钱投资人都在催着他们卖资产、还钱。这是很明显的趋势,我觉得这个趋势还没结束,而且这个变化不会是短期的应对性的变化,像二级市场进进出出,我觉得是长期的趋势。
投资界同行应该做好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美元的钱可管的准备。当然,这个趋势也给中国的基金管理行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回顾过去二十年中国股权投资基金行业趋势,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差不多是从2000年开始到金融危机前后,叫1.0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学习美国市场,把概念引进来,拿着美元的钱,按照美元投资人的要求去管理和配置资产。
2011年到2022年前后,是中国和美国市场遥相起舞的时代,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快速增长,再加上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经济的兴起,两者结合导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高度繁荣。最明显的反映就是有一段时间,全球的独角兽公司,中国有多少,美国有多少,基本两者到了并驾齐驱的地步,所以中国的基金管理行业俨然觉得我们和美国有分庭抗礼的感觉;但今天进入3.0时代,美元撤出了,我们以后要面对一个没有美元的市场,怎么去管理,怎么重新打造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模式,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那么,除了资本周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产业周期。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生致富靠康波”,全球互联网技术的红利基本见底了,下一个生产力的突破点在哪?这是全世界大家都在苦苦探索的。投资行业作为前哨、先遣队,在这方面反映得尤为积极。比较热门的是现在比较热的领域:新能源、低碳经济、生命科学或者说生物医药、AI技术,但是在这个时点上,从全球范围内来讲、对人类社会来讲,这几个方向哪个可以变成今后生产力大的突破的驱动因素还很不清楚。
低碳经济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这两天大家刚刚经历了北京的大洪水,全球气候变化是每个人都真实感受到的;当然,俄乌战争还提醒了我们,能源构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但在新能源这么火热,风、光发电变为重要资产配置的时候,很多技术瓶颈还没有突破:风、光的削峰填谷怎么解决?区域分布的资源分布不均衡怎么解决?储能技术用什么办法来实现?像氢能的经济适用性,今天仍然在那,是不是通过投资的热度就能解决?不知道;生物技术,到底是人本事更大还是自然界能力更强,我们可以不断研发疫苗和新技术,但病毒好像比我们更聪明;人类在和上帝比谁能创造出更新的生物技术,谁造物的本事更大的同时,人类还造出了AI,有可能给自己造出了新的潜在对手。AI在刚出现,火热的时候,有人提出了对人类巨大的潜在风险,是不是它可以变成人类的敌人?不知道。但一定会引发军备竞赛,AI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在中美这样的大国之间一定会在这块有大量的投入。美国人说AI、ChatGPT的推出,对中国来讲相当于当年对苏联的阿波罗时刻。这些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但今天仍然有很多未解的话题,是不是到了可以资金大量投入的时候?不知道。
除了从全球视野来看,还要从中国视角来看。在中国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做投资和道可特做的法律事务,都离不开中国的国情。而且现在来看,政策的指导作用变得越来越强,所以除了资本周期、产业周期,我觉得还应该关注中国政策的周期,对我们来讲关注政策周期就是要回答资本是有序发展还是无序扩张的问题,这是决定了资本有没有生存空间的重大话题。
首先对投资从业者来讲,要调整好心态。要知道你只是资源配置的传递者而不是主导者,资源配置的主导权在国家,通过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在进行,你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辅助和活跃市场的作用。
在赛道的选择方面,既要有全球视野,也要脚踏实地的主动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当中去。要围绕着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和公平发展去配置。从这个角度来讲,不是简单地去迎合政策或者应对政策的变化,恰恰是刚才讲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公平发展,也确实给我们投资人提供了一些新的领域,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比如大家常说的“卡脖子”问题,我们国家在制造领域确实有大量“卡脖子”的技术环节,这些环节确实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不光是尖端技术,还有很多由于生产工艺原因造成的,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圆珠笔芯,包括打印机的打印头,技术突破了但工艺做不到,这个市场仍然会是欧美企业的天下。
但问题是,第一,这些尖端技术光有资本投入能不能解决问题,靠砸钱,比如说芯片,靠大量的资本投入砸钱,就一定能解决“卡脖子”吗?一定能跑出来吗?不知道,至少现在没有证明靠砸钱可以根本性地解决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经常问自己的,这些东西是我们这些人该投钱的阶段吗?还是这些技术应该由国家或者其他某种力量去投资?
除了这些高科技,我们有大量可以做的事情是民生需求的供给,实际上还是有很明显的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大家看看五一期间,或者现在的暑期,各地人满为患,交通、住宿、旅游、餐饮,像淄博那样的地方搞个烧烤都火成那样,反映的是老百姓大量真实有品质的消费需求没有办法得到满足。这些领域实际上也给我们投资提供了很多机会。
刚才提到美元离开中国市场,我们被逼也好,主动选择也好,要和中国的资金结合,现在最主要的资金是国有资金,特别是地方引导基金的结合。这种结合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你不光是一个财务投资人,地方政府给你钱,不能亏钱还要合规,更重要的是要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换句话说,你拿了别人的钱,你有没有本事融入到所在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去,变成里面重要的贡献者和参与者。
弘毅最近提出了“一地一产业一基金加一园区”的投资理念。我们选择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发展的是弘毅过去有积累、又是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的方向,在这样的结合基础上,我们拿一些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钱,再组织一些社会化的资本,在当地组一个基金。组的这个基金投的都是当地的项目,更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里找好的项目,把这些项目引到当地去,嵌入到产业链当中。因为弘毅现在除了股权,还有不动产投资业务,所以我们如果在一个地方落下来了,投了若干项目,就会自己设立一个园区,或者把政府已经有的存量园区,拿一部分,把企业都装到园区里自己去运营管理,这是我们在做的一个新模式探索,也是像今天讲的,新变局下探求的新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在做这些新的尝试,其实也是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提了新的要求。以前我们拿美元的基金去签基金合同的时候都是美国律所做的范本,即使中国的律所在做,也是把美国的范本拿过来翻译成中文,很多不像中国话的话。但今天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引导基金要求跟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安排有很多特性化要求,今后基金的法律文本应该是完全中国化的,所以,这也是对像道可特这样的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后,祝愿道可特在新的变局当中成为新模式探索的先锋,能够在下一轮经济发展周期里进一步发展壮大,巩固市场地位。这句话也是弘毅的自勉。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弘毅和道可特能够有机会携手,一起多合作。
谢谢大家!
可能感兴趣
专业团队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专业解读
更多-
研究丨关于竞业限制,你需要知道的10个关键问题(一)2025-04-27近年来,随着人才流动加剧及企业对商业秘密保护需求的提升,竞业限制条款在劳动关系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实践中,围绕竞业限制协议的订立、履行与争议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多,相关诉讼案件也呈上升趋势,成为劳动争议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团队在2021年至2023年代理的多起涉及竞业限制纠纷的诉讼及专项法律服务项目,以及司法实践,系统梳理了高频出现的争议焦点与代表性问题,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
研究丨一起灵活用工平台涉嫌虚开案的最新思考2025-04-23近期,笔者在代理一起涉案金额数百亿的灵活用工平台涉嫌虚开案件,结合代理该案件遇到的实务问题与思考,对灵活用工涉嫌虚开案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
研究丨行政诉讼避坑指南:精选案例详解17种行政机关败诉原因2025-04-2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法院以撤销、变更、责令履行、责令赔偿、确认违法、确认无效等形式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共5.2万件,占判决结案的34.5%;而2024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36833件和23.7%。为了提升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与应诉能力,我们从案例出发,梳理了可能导致行政机关败诉的六类十七种原因。这些案例涵盖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协议履行等多种情形,希望能够借此帮助行政机关规范高效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