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特二十周年庆典丨刘禹东: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 道可特律所 时间: 2023-08-16 23:52:56 作者: 刘禹东
2023年8月6日,道可特“大道笃行·未来可期”二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活动分为上午“拥抱新变局、探求新模式”律师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下午“观察与应对:新经济发展格局与法律服务创新”主题峰会。来自企业界、金融界、法律界、高校、法律媒体机构及道可特全国各办公室合伙人代表,共计近五百余位嘉宾,相聚于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共贺道可特成立二十周年。南开大学金融学院联席院长刘禹东发表主旨演讲。
尊敬的光超主任、尊敬的王一鸣副理事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受邀参加道可特律所二十周年庆。二十年来,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在光超主任的带领下风雨兼程,一路前行,不断跨越,成为律师界的翘楚,在此向光超主任致敬,向道可特律师事务所表示祝贺!法治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律师职业是一项伟大的职业,在此也向各位律师、从事律师行业的朋友们表达敬意和祝福。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为律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未来的金融创新、新经济格局也将为律师业务的发展提供机遇。下面,我将围绕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律师业务的合作和发展讲一点体会和几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催化剂,能够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的融合共生。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政策体系发展模式和法律规范日益成熟,绿色金融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一、中国绿色金融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日趋完善。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此为指引,中国绿色金融制度框架日趋完善。在标准体系方面,遵循国内统一、国际接轨的原则,重点聚焦气候变化、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三大领域,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对接国际绿色标准。在信息披露和监管方面,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强化环境风险管理,提升环境信息披露和强制性、规范性。在激励机制方面,通过完善绿色金融效绩评价、扩大合格抵押品范围、制定贴息奖励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金融资产配置,提升绿色金融对经济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全国统一的碳市场稳步建设推进。全国碳市场是中国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有力的政策工具,已具备稳定运行且推动高效减排的基础。2022 年,全国统一碳市场顺利完成第二个履约周期,年度碳配额 5088.95 万吨,成交额 28.14 亿元,远超试点碳市场规模。全年碳配额成交均价为45.61元/吨,最高达61.60元/吨。全国碳市场总体规模已经远超试点碳市场,且市场运行平稳。
(三)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目前我国已初步搭建起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金融等在内的多元化绿色产品体系;绿色信贷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绿色信贷余额达到20.6万亿,同比增长33.8%,规模居世界首位;绿色债券产品日渐丰富,2022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9838亿,发行数量568只,中资机构补贴绿色债券规模达到2400亿,绿色债券发展认定与国际市场不断接轨;绿色基金覆盖范围不断拓展,2022年,发行环境主题的基金共计287只,总规模4480亿,纯ESG基金共71只,规模达到438亿,两类绿色基金总规模接近5000亿,绿色基金市场逐步扩大。与此同时,碳中和债券、气候债券、生物多样化债券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涌现。
二、绿色金融法治体系持续优化
(一)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政策支持体系。伴随绿色金融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需要匹配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规范。一是明确金融法治的治理概念和价值追求,为绿色金融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价值引领,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国家大局,在完善绿色金融法规服务体系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法律服务需求;二是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推动完善国内绿色金融标准和国际绿色金融标准接轨,稳妥展开国际绿色法律服务合作。
(二)多元共创绿色金融法律服务新局面。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绿色金融的实践作用,明确目标和发展规模、发展道路。一是加快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专门立法,细化出台绿色金融法律的服务市场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充分激发党政司法市场等多元化主体能动性,提升立法、知法、司法、守法的法律环境。二是打造契合绿色金融业务特色的法律服务产品,协同提升绿色金融法律服务的供给,共创绿色金融法律的新局面。
(三)数字科技赋能绿色金融法律体系服务发展。在知识时代应拥抱科技变革,积极探索数字科技在法律服务中的多场景应用。一是以契合绿色金融的发展中心,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打造创建“绿色金融案件管理”平台。二是提升法律服务管理水平,强化区块链等技术在电子证券输送过程中和提高执行落实水平等方面的运用。
总之,绿色金融这一个新的创新行业,为律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祝福我们的律师在绿色金融新的领域中能够大有斩获,谢谢大家!
可能感兴趣
专业团队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专业解读
更多-
研究丨稳定币系列(一):链上美元的逻辑与野心2025-08-15稳定币,正在悄然改变全球资金流动的底层结构。从区块链上的“交易媒介”,逐渐演化为跨境支付、企业清算、资产托管、金融监管等多个领域的通用基础设施。它不仅是一个币,更是一种“写进合约中的美元债务”机制。本篇是道可特深圳办公室高级合伙人罗天亮律师系列文章《天亮稳定币研究系列》的开篇,将从本质逻辑、运作机制、代表项目、法律定位、监管趋势五个方面,为您揭示稳定币的真实面貌与制度潜能。 -
研究丨“挂靠经营”中的虚开风险与税务合规建议2025-08-14挂靠经营模式本质上是资质与资源的市场化共享机制,在我国存在特殊行业准入要求的领域普遍存在。国税总局与司法机关均有发文,明确规定挂靠经营商业模式中不构成虚开的情形,但该模式下的虚开风险仍屡屡爆发,挂靠经营模式如何做到税务与刑事合规,本文结合我们团队代理的一起案件,梳理相关法规沿袭与司法裁判标准,分析风险成因,并为构建税务与刑事合规体系提供实务建议。 -
研究丨金融产品投资者“买者自负”的内涵与权利保护 兼评《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2025-08-132025年7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进行“双向约束”,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办法》所约束的是金融监管总局监管下的金融机构(银行、信托、保险、理财公司等),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全方位建立监管体系,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严格履行适当性义务;对投资者而言,《办法》目的在于强化投资者识别风险能力,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产品,减少超出自身能力的投资和损失。本文旨在从投资者角度出发,探讨《办法》对投资者的影响,以及投资者如何理性审慎投资、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