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特研究丨“先辩护”系列五十四:刑罚的裁量

来源: 道可特律所  时间: 2022-10-14 21:44:09  作者: 王咏静

先辩护,即先刑事辩护,也称为前置刑事辩护、提前刑事辩护,是个人或企业为管控刑事风险,在刑事诉讼前依法设立的合规机制或实施的合规行为。
先辩护将预防、辩护二分法,构建为预防、先辩护、辩护三分法,倡导系统辩护,旨在预防、识别和应对刑事风险。先辩护是刑事辩护的理念创新,也是刑事辩护的有益补充。
摘要:刑罚的裁量决定犯罪人刑罚的轻重,在量刑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现“罪责刑相适应”。犯罪嫌疑人的量刑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自首、坦白、立功、认罪认罚等量刑情节能够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具有主犯、教唆犯等情节则可能从重处罚,案件的事实、性质与情节决定最终的量刑。我国贯彻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同时,推行同案同判,制定量刑指导意见对法官刑罚裁量权进行限制。通过对量刑步骤和方法的研究,有助于准确量刑。本文是对法院量刑原则和方法的相关介绍。
一、刑罚的裁量概述
刑罚的裁量简称量刑,是指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嫌疑人定罪的基础上,决定犯罪人是否处刑和判处何种刑罚的审判活动。刑事司法可以分为定罪和量刑两个环节,量刑活动以定罪为基础,决定犯罪人是否被判处刑罚、判处哪种刑罚、以及刑罚的轻重。公正的量刑应当做到“罪责刑相适应”。
《刑法》第61条对我国量刑的指导原则予以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本条可以概括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即在查清犯罪事实和情节、认定犯罪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的基础上,适用刑法对各种犯罪的法定刑及量刑情节相关规定确定犯罪人的刑罚结果。
我国刑事司法贯彻实施的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实现裁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同时,量刑结果应同案同判,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近或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基本均衡,因此,在量刑时有必要对近期本地区类案进行检索。
二、量刑情节的分类与适用
1. 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
根据法院适用量刑情节时的裁量权大小,可以分为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法定情节是指刑法明文规定、量刑时必须予以考虑的情节,酌定情节是指人民法院从审判经验中总结出来在刑罚裁定时酌情适用的情节。法定情节又可以分为“应当”和“可以”两种类型,人民法院对于“应当”型情节必须适用,不具有自由裁量权;针对“可以”型情节,法官在通常情况下应当适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排除适用;对于酌定情节,刑法没有做出明文规定,由法官裁量。三种情节下,法官的裁量权依次递增。
常见的法定量刑情节有刑事责任能力、累犯、自首和立功、犯罪形态、共同犯罪、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等。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犯罪的时间和地点、犯罪对象、犯罪结果、犯罪人之前的表现、犯罪人悔罪态度、被害人是否谅解和过错程度等。
2. 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从法律效果和作用上,法定情节可以分为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量刑情节。从重处罚指在基准刑的基础上增加处罚,从轻处罚是在基准刑的基础上减轻处罚。免除处罚是指法院判决构成犯罪,但免除对犯罪人的刑罚。
从重与从轻都是建立在确定基准刑的基础上,而不是在法定刑的“中间线”以上或以下。从重处罚和从轻处罚都不能超过法定刑幅度限制,而减轻处罚则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在刑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时,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3. 一般量刑情节与特定量刑情节
从适用顺序上,量刑情节可以分为一般量刑情节与特定量刑情节,特定量刑情节应当优先适用,而不能与一般量刑情节相互抵消。2021年6月16日发布的两高《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量刑指导意见》)规定:“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对基准刑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再适用其他量刑情节进行调节。”这类特定量刑情节多为法定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
三、量刑步骤和方法
1. 量刑步骤
根据《量刑指导意见》规定,确定宣告刑的步骤为:
① 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② 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③ 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
2. 量刑情节的适用方法
具有单个量刑情节的,根据《量刑指导意见》及各省市实施细则规定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直接调节基准刑。
具有多个量刑情节的,一般根据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但是具有特定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对基准刑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再适用其他量刑情节进行调节。
但是多个情节不能进行重复性评价,如自首、坦白和认罪认罚中都具有主动交代案情的情节,不能重复评价;在构成要件事实中已经评价的危害结果,不能在量刑情节中再次评价。
被告人犯数罪,同时具有适用于个罪的立功、累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调节个罪的基准刑,确定个罪所应判处的刑罚,再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
3. 确定宣告刑
根据《量刑指导意见》规定,适用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后,调节结果在法定刑幅度内且罪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具有应当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确定宣告刑,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确定宣告刑。
量刑情节在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只有从轻处罚情节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低刑为宣告刑;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高刑以上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高刑为宣告刑。
综合考虑全案情况,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可以在20%的幅度内对调节结果进行调整,确定宣告刑。当调节后的结果仍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依法确定宣告刑。综合全案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依法适用。
四、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
《量刑指导意见》及各省市实施细则对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此处不再一一列明。在量刑时法院会充分考虑量刑情节和案件事实,从而依法确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及其调节比例。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危害严重的犯罪,在确定从宽的幅度时,应当从严掌握;对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从宽幅度较大。
值得关注的是《刑法》关于自首的相关规定。只有满足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方面行为的才能成立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在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不能再成立自首。自动投案包括直接投案、报案后在现场等待公安机关抓捕等多种形式。
如实供述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机关掌握其主要犯罪事实之前,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作者简介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咏静
王咏静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业务领域:商事争议解决、公司法、(先)刑事辩护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咏静
手机:13911016103
邮箱:wangyongjing@dtlawyers.com.cn

可能感兴趣

专业团队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检索
行业研究
更多
  • 《全国私募基金法律健康指数报告》
    本次报告的目的为以私募基金行业指数的形式提供关于立法、监管、司法的洞见。绿法联盟作为首个以法律为核心要素,以研究院为依托,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国际化为视野的法律跨界联盟,一直关注立法、监管、司法将以何种方式影响私募行业。时至今日,私募基金的体量已经发展至可以和公募基金等量齐观,其发展不得不称之为迅猛。但是,私募基金高歌猛进的同时也繁芜丛杂,自2016年始,监管、立法层对私募基金更加关注,故此尝试编纂私募基金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以量化考察私募基金行业法律风险方面的变化。以期以史鉴今,为未来的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提供一点洞见。
  • 《全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2015-2017)》
    《全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2015-2017)》是由绿法(国际)联盟(GLGA)作为编制单位,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作为专业支持单位,并在外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共同打造的资本市场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系列研究课题之一。2017年,绿法(国际)联盟(GLGA)成功发布了其资本市场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系列研究课题的首份研究成果,即《私募基金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是该研究课题的第二份研究成果。
  • 《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
    绿法联盟研究院基于对整体不良资产行业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与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共同编制了《2018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希望能够对行业带来指导,也能体现不良资产行业本身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公益性。
同道计划
更多
  • 【同道计划一】
    道可特希望联合全国志同道合的律师朋友们,一起建设事业平台,一起实现事业梦想,特推出“同道计划”。“同道计划一”旨在全国范围内招募道可特分所的合作伙伴、事业合伙人、执行主任。
  • 【同道计划二】
    “同道计划二”旨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招募道可特总部和北京办公室的合伙人和律师,共同成为行业、自己、市场、客户想要的样子。
  • 【同道计划三】
    “同道计划三”旨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招募道可特全国分所合作伙伴。道可特全国乃至全球发展蓝图,需要更多伙伴一起绘制,让我们共同打造一家让人尊敬的律所。
品牌活动
更多
  • [12/08]创新与信心:律所管理的未来——道可特2024行业论坛
    世界格局加速变迁,各行业生态持续重塑,法律行业亦置身变革潮头,面临各种考验:如何在饱和市场中“活下来”?行业信心从何而来?创新同质化,下一步怎么走?国际化之路还要坚持吗?如何与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协同向上?重塑思考,破题解卷。12月8日,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作为主办方,携手专业服务机构与八所高校,带来一场关于“创新”与“信心”的行业论坛。
  • [03/22]道可特2024创新季启动仪式
    当“新质生产力”成为两会C位词,各行业、各地区纷纷发力,竭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法律行业不外如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法律行业的变革,创新已成为律所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敢于求变,勇做破局者;勇于求新,争做开创者也是道可特一直坚持的发展内核。
  • [12/27]地方型律所的发展路径选择和竞争力打造专题研讨会暨道可特济南办公室成立五周年庆典
    2018年,道可特落子泉城,设立道可特济南办公室。作为道可特第二家分所,济南办公室定位于品牌市场旗舰店和道可特全国法律市场开发试点,是道可特在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依托总部一体化管理平台,立足区域优势,历时五载春秋更迭,济南办公室实现了自身跨越式的发展,也见证了区域法律行业的发展与变化:行业竞争加剧、业务半径有限、人才引力不足,品牌规划不明晰……如何破茧、突围正在成为区域律所亟待解决的难题。2023年12月27日,在道可特济南办公室成立五周年之际,我们将举办“地方型律所的发展路径选择和竞争力打造专题研讨会暨道可特济南办公室成立五周年庆典”。届时,各界行业翘楚、知名媒体机构代表等嘉宾将悉数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