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特二十周年庆典丨王一鸣:新经济发展格局——挑战和机遇

来源: 道可特律所  时间: 2023-08-11 23:33:26  作者: 王一鸣

2023年8月6日,道可特“大道笃行·未来可期”二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活动分为上午“拥抱新变局、探求新模式”律师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下午“观察与应对:新经济发展格局与法律服务创新”主题峰会。来自企业界、金融界、法律界、高校、法律媒体机构及道可特全国各办公室合伙人代表,共计近五百余位嘉宾,相聚于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共贺道可特成立二十周年。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发表主旨演讲。

道可特二十周年庆典丨王一鸣:新经济发展格局——挑战和机遇

光超主任、各位:

大家下午好!我跟光超认识很多年了,首先祝贺道可特成立二十周年,他邀请我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觉得非常荣幸。因为我不是法律行业的,所以我想从经济的视角跟大家做一些讨论。

这次峰会的主题是“新经济发展格局”,什么是格局?为什么要讨论格局?我的理解,我们要通过时间的序列、空间的维度去把握经济的结构性、趋势性、系统性的变化,然后才能讨论怎么去应对。

新在什么地方?新,主要是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中国经济也在发生阶段性的变化,而三年的疫情冲击加剧、加快了这个变化的进程。所以,今天我从观察的角度说一下新发展格局、挑战和机遇。

我从三个方面做一些讨论。

第一,疫情后经济发生了一些什么新变化,会呈现一些什么新趋势;第二,看得长远一点,在中长期发展中我们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第三,针对这些变化,从经济的宏观视野上应该怎样应对,面对困难挑战怎样创造新机遇。

首先,我说一下疫情后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现在怎么概括疫情后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我用了一句话叫“经济回升向好,但仍面临困难挑战”。

总体来看,一季度、二季度数据都有了,经济是边际的改善,二季度要比一季度恢复得更快,增势更好。但是,当前经济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7月20号,中央政治局会议也专门提到了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增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说了这一轮经济的恢复是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说明不是单边上升的趋势,中间会有起伏。背后是什么原因?宏观层面的变化,微观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轮复苏会比我们预期的更复杂?我的理解是主要在三年疫情冲击之下,无论是居民部门、企业部门,还是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都受到了损伤。民营负债没有变化,但是资产端,无论流量还是存量都发生了损伤,带来微观主体,包括企业、居民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使得这一轮经济恢复更加复杂。

我们看一下经济发生什么新的变化?我想从三大需求说起。

首先看外需

出口下行的压力在明显增大。今年上半年,按美元计价的外贸出口是-3.2%,5月份开始重返负增长,5月是-7.5%,6月是-12.4%,按这个趋势面看,下半年出口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

出口下行是什么原因带来的?我觉得主要三个方面:

第一,外部需求转弱,主要经济体增速都在放缓。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德国,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了,叫技术性衰退。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在萎缩,所以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8.4%,中国已经从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变成第四位,前三位是欧盟、墨西哥、加拿大,原来中国一直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占中国贸易的份额已经从14.3%降到11.3%,还会不会降?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同时,我们对欧盟、日本、韩国贸易都出现了负增长。对发达经济体都出现了负增长,这是外贸结构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大家可以思考;

第二,科技的脱钩,加剧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压力。美国从去年10月份开始对人工智能芯片、英伟达的芯片进行严格的出口管制。这对我们半导体生产、计算机这一类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包括手机、集成电路的出口带来很大的压力;

第三,美西方供应链的去风险。什么是去风险?因为中国的生产集中度太高了,根据西方咨询公司的估算,180种主要的贸易品,70%生产集中在中国,所以西方国家认为集中度太高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太大,所谓“去风险”,就是供应链的去中国化。

所以外资企业的出口占比在下降,外资企业出口去年占外贸出口的32.9%,今年上半年已经下降到30.7%,还会不会再下降?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供应链去中国化这些就是影响出口的因素。所以,出口的下行不光是周期性的因素,还有结构性的因素,而结构性的因素的影响时间更长。

第二,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仍然偏弱。上半年的零售同比增长了8.2%,但是去年二季度,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去年二季度零售都是负增长。所以,我们把两年放在一起,用复合的同比增速,今年上半年只有3.7%,这个就比疫情前增速低很多,也就是说消费仍然疲弱。

消费疲弱是什么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不足。现在有不少行业裁员降薪,我相信道可特没有降薪,很多其他行业都降薪裁员。青年人失业率居高不下,大学生失业率居高不下,加上房地产价格回升乏力,金融产品收益下降,这对居民的收入预期都有影响,不知道未来收入是不是会比现在更高,这是影响消费最重要的点。现在总的来看,服务消费恢复得比较快,因为原来缺口比较大;但像家电、家居、家装这些降幅比较大,汽车的销售五、六月份开始也在放缓,耐用消费品消费疲弱;

第二个原因是居民生产负债表没有完全修复。疫情后很多家庭收入都下降了,再加上资产端存量资产、房产估值发生变化,股市又很低迷,负债端又没有变化,所以不平衡,这样就带来了储蓄意愿增强,消费更趋谨慎。今年二季度人民银行的储户调查,愿意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比上个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

第三个原因是消费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家居消费,包括家装、家电,占零售10%。房地产低迷,必然会带来家居类消费非常低迷,这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第三大需求,我们看一下投资,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房地产投资下跌是主要拖累,去年房地产投资是-10%,今年一季度是-5.9%。原本预期二季度会不会负值收缩慢慢触底,但是二季度投资降幅扩大,扩大到了-7.9%,再遏制不住又会接近去年的水平。现在房地产行业总体来看增加投资的意愿很弱,什么原因?第一是对未来市场没有预期;第二是本来的资产端估值在缩水,所以可抵押的资产也在缩水,很难融资;再加上一些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大量违约,所以行业正在发生系统性变化。这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房地产投资高的时候占1/3,现在占25%,房地产投资的下跌是拖累投资的重要因素;

第二是制造业投资,受出口下降影响,扩大投资意愿就会下降,内需不足,工业品价格下跌。工业品出厂价连续几个月都是负增长,造成了企业利润的下降,上半年是-16.8%,所以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也不强;

第三是民间投资,主要是信心问题,我觉得信心没有完全恢复,所以上半年民间投资是-0.2%。而且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大量小微企业现金流断裂、枯竭,没有完全恢复,再加上对市场的预期,对产权安全性的担忧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民营企业依然投资动力不强。

以上这些是需求,我们再看供给端。

主要看工业,应该说工业生产增长动力还是不强,什么原因?没有需求扩大生产干什么?这是重要因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是下降的,如果你的价格是负的,你的利润是负的,你会扩大再生产吗?这个还没有扭转过来。

我们也可以看到,工业领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分化,比如计算机这些高技术产品,由于受西方国家芯片断供的影响,是增速下降的;原材料行业,比如说粗钢、乙烯、平板玻璃,依然非常低迷,什么原因?房地产没有恢复。有三个板块特别活跃,就是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有人称为新三样,说明经济低迷之下,也有非常活跃的板块。所以经济下行期总有一些企业会找到新的增长点,这也给了我们启示,工业生产内部还是有差别的。

那么归纳一下,当前经济不活跃主要的症结在什么地方?最核心的是需求不足,需求不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的理解还是资产负债表没有修复。居民、企业主动修复资产负债表,怎么主动?把现金流拿去偿还债务,比如说居民提前偿还房贷,企业提前还贷款,降低负债成本,缩减续贷规模,自己去修复资产负债表,这是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经常说“信心”,我觉得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是市场恢复信心的重要条件,也是重要标志。如果资产负债表扩表了,信心自然就恢复了;如果说是缩表,那信心是不足的。由于资产负债表没有完全修复,市场主体的行为是什么?以前扩表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现在是追求负债最小化,尽量缩减负债规模,有现金流就还债。而资产负债表修复取决于什么?取决于资产端改善,而资产端的改善需要时间,所以我们说对经济的恢复向好我们既要有信心,还要有耐心。这轮经济恢复是波动起伏的,不是单边上升,得有耐心。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好消息。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来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四个持续”: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所以我觉得下半年会发生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哪些积极变化?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新趋势。

首先宏观政策的力度会明显增大,最近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的举措延续到2027年,疫情出台的一些对企业税收减免举措延续到2027年。货币政策上,央行最近在陆续表态,首先要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支持,对民营企业信贷的支持,这些都是在释放信号。会不会降低利率?现在民营利率不高,因为价格零增长,但是美元利率很高,但美元价格是多少?美元CPS是多少?所以实际利率水平我们并不低,民营利率不高,因为价格是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利率也有调整的空间,这会降低债务成本;

第二是会进一步激活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在汽车、电子产品、家居领域正在陆续出台一些政策,比如新能源车车购税优惠也在延续,对家居类消费、电子产品消费也在出台一些政策。另外还特别明确了要加力活跃资本市场。我们的股市三千点好多年了,怎么去活跃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活跃了,我们的消费信心就来了;

第三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力度会加大,特别是对平台经济,这次也给出了很多支持的举措;

第四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新的31条,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会得到改善,里面特别提到了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所以律所能不能发挥一点积极作用去解决,企业不敢去要,有的企业愿意政府拖欠,因为这样好去和政府打交道,这个问题这次也明确提出要下决心解决;

第五是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现在风险最大的领域就是房地产领域,有很多违约。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房地产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要调整房地产政策。过去是在房地产供不应求的形势下出台的政策,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了,比如说限购、限贷、限价。还限购干什么?就是不限购可能也热不起来,所以除了核心城区,像超大城市的核心城区,我的理解是应该都能放开;还有地方政府的平台债务、城投债,风险也在积累,这里面也会涉及很多法律纠纷;另外,一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也在积累,经过疫情三年有些机构坏账率在明显上升,所以也会积累一些风险;

最后一个是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这些是短期的。中长期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还很多。

一个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会带来什么变化?我们以前讲机器替代人是替代人的体力劳动,我想以后会替代脑力劳动。我不知道大家认不认识华智冰?她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是个虚拟机器人,我相信以后律师界也会有“华智冰”。因为现在法院拿智能软件做案件分析已经有比较多的案例了,而且她比很多律师更好,为什么?她晚上可以加班,她没有薪酬要求,让干啥干啥,无怨无悔,所以这个格局会发生变化;

第二是美国对我战略遏制在日趋强化,这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刚才说了高科技产品在技术上的断供对我们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影响。美国最近出台了一系列法案,实施“小院高墙”战略,现在不光是技术的限制,第一步是技术的断供,第二步是设备的限制,比如美国和荷兰、日本达成秘密协议,半导体生产设备光刻机对我们进行出口管制,下一步投资的限制,就是高技术领域的投资也会有限制;

第三是我们怎么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美国人认为只要保持科技对我们领先两代优势,他们就能赢。我们怎么去赢呢?我们科技上能不能有突破,能不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这是我们未来取胜的关键;

第四是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在下游,上游是什么?能源、资源、中间品、关键核心的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都依赖进口,很容易被“卡脖子”;

第五是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今天因为时间的问题,无法细细分析。这也会对我们带来系统性的影响;

最后是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也会对我们行业带来系列性影响。现在碳市场只有电力进去了,以后钢铁、有色、玻璃、水泥,慢慢都会陆续进去,碳排放成本就会增加,会带来企业新的洗牌,行业格局系统性调整。

所以,我们怎么办?我们要去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要把经济的恢复过程转化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过程,我们不可能走老路,要把经济的恢复转变成创新的过程、一个创造机遇的过程。

我相信,我们大道笃行,未来可期,一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谢谢各位!

可能感兴趣

专业团队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检索
专业解读
更多
  • 研究丨商标审查的“呼吸空间”——《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解读与适用2024-05-09
    我国第一部《商标法》于1983年3月1日起施行,至今经过四次重大的修订,现行的为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商标法》(以下未作特别注明《商标法》均指的是现行的《商标法》)。作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商标法》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中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务中,任然存在行政、司法部门对于部分法条的掌握尺寸不同,造成相关公众对于相关法条的理解出现偏差,也导致出现了同类案件不同判的现象。本文将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来进行分析。
  • 研究丨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系列:串标行为中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2024-05-09
    招投标监管机关基于串通投标案件的隐蔽特性及办案经验,对涉案事实形成的内心确信并就此作出的处罚决定,虽陈述了其考量的理由和依据,但综合全案证据分析及关联案件查明的事实,其认定某自然人个人为涉案公司串通投标违法行为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并予以处罚,事实证据尚显不足,理由尚不充分。
  • 研究丨监管合规提示:提货券是否属于单用途预付卡监管范畴2024-05-08
    近年来,蟹卡蟹券等提货券作为新消费模式,悄然取代传统实物商品而成为人们自用或送礼的首选。除却运用广告、计量、价格等市场监管执法手段外,对其是否可适用预付卡监管有关规定,实践中仍存较大争议。以下,将结合《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商务部令2012年第9号,以下简称《预付卡管理办法》)等具体规定,对提货券是否属于单用途预付卡监管范畴进行分析,并对相关企业就此问题作出合规提示。